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儀

儀字的筆畫是:5畫

簡體儀字的筆畫:5畫;繁體儀字筆畫:15畫。

(儀,儀)

〡ˊ

〔《廣韻》魚羈切,平支,疑。〕

“義”的今字。“獻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容止儀表。

《詩·大雅·烝民》:“令儀令色,小心翼翼。”

鄭玄箋:“善威儀,善顏色。”

《文選·曹植〈洛神賦〉》:“瑰姿艷溢,儀靜體閑。”

李周翰註:“威儀體態,皆閑雅也。”

唐韓愈《河南盧氏墓誌銘》:“爰歸得家,九子一母,婉婉有儀,柔靜以和。”

2.儀式;禮節。

《左傳·昭公五年》:“是儀也,不可謂禮。禮所以守其國,行其政令,無失其民者也。”

唐崔致遠《請巡幸江淮表》:“振盛儀於歸闕,告休績於登封。”

《宋史·儀衛誌一》:“文謂之儀,武謂之衛。一以明制度,示等威;一以慎出入,遠危疑也。”

清汪琬《王敬哉先生集序》:“至於禮樂,又往往有其義而不知習其儀,有其器而不知名其物。”

郭沫若《創造十年續編》五:“開會如儀,通過了好些議程。”

3.禮制;法規。

《荀子·正論》:“故諸夏之國,同服同儀;蠻夷戎狄之國,同服不同制。”
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荀子六》“同儀”:“楊註曰:‘儀謂風俗也。’念孫案:風俗不得謂之儀,儀謂制度也。”

漢揚雄《解嘲》:“叔孫通起於枹鼓之間,解甲投戈,遂作君臣之儀,得也。”

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金剛經鳩異》:“﹝僧惟恭﹞不拘僧儀,好酒多是非,為眾僧所惡。”

宋蘇軾《奏告永裕陵祝文》:“國家推本漢儀,立郡國之廟;參用唐制,就佛老之祠。”

清黃遵憲《不忍池晚遊》詩之六“不掛當時黑刀食”自註:“舊時士大夫皆佩雙刀,宴飲時則懸於壁,今廢此儀矣。”

4.儀物,用於禮儀的器物。

元趙孟頫《敕建大興寺碑奉懿旨撰》:“迺若鐵石、瓴甓、髹丹、堊墁之物,像繪、旛蓋、函度、鍾磬之儀,費皆時給。”

清全祖望《明太傅張公神道碑》:“荒山野冢,非有石麟、辟邪、翁仲之儀也,非有墓田、丙舍之寄也,然則百成之惓惓於此,其亦重可感也!”

5.禮物。

宋蘇軾《賜王宗暉生日禮物口宣制》:“受茲多儀,永錫難老。”

清李漁《凰求鳳·心齋》:“領了尊席,盛儀決不敢收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二二回:“湘雲聽了,隻得住下,又一面遣人回去,將自己舊日作的兩件針線活計取來,為寶釵生辰之儀。”如:賀儀、喪儀。

6.匹配。

《詩·鄘風·柏舟》:“髧彼兩髦,實維我儀,之死矢靡它。”

毛傳:“儀,匹也。”

7.謂比配。

《文選·顏延之〈應詔讌曲水作詩〉》:“帝體麗明,儀辰作貳。”

劉良註:“﹝太子﹞匹辰極以為副貳也。”

8.弩上的描準部件。

《墨子·備高臨》:“﹝弩﹞有儀。”

孫詒讓間詁:“謂為表以發弩。”

《淮南子·齊俗訓》:“夫一儀不可以為發,一衣不可以出歲。儀必應乎高下,衣必適乎寒暑。”

高誘註:“儀,弩招頭也。射百發,遠近不可皆以一儀也。”

於省吾《雙劍誃諸子新證·墨子四》“有儀”:“儀即弩機牙後之上出者,《夢溪筆談》所謂‘望山’。以儀為準,可窺弦矢之高下。”

9.古代觀測日影的表柱,以立木為之。

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儀正則景正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爾雅上》“儀,榦也”引王念孫曰:“楨、翰、儀、榦,皆謂立木也。”

10.儀器。

《後漢書·律曆誌中》:“詔書下太常,令史官以儀校天,課度遠近。”

宋蘇頌《新儀像法要·遊儀》:“其儀為雙環,在三辰儀內。”如:渾天儀;地球儀;測繪儀。

11.取法;效法。

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王無亦鑒於黎苗之王,下及夏商之季,上不象天,而下不儀地。”

晉葛洪《抱樸子·臣節》:“儀蕭曹之指揮,羨張陳之奇畫。”

元揭徯斯《逸士陳君墓誌銘》:“君娶王氏,為婦為母,內外皆儀之。”

康有為《〈人境廬詩草〉序》:“我儀其人歟,則吾鄉黃公度京卿其不遠耶!”

12.引申為法,作為準則。

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下一》:“博學不可以儀世,勞思不可以補民。”

張純一校註:“王雲:‘言孔子博學而不可為法於世。’”唐柳宗元《南嶽雲峰寺和尚碑》:“﹝皇帝﹞乃命五嶽求厥元德,以儀於下。”

13.表率;標準;準則。

《管子·任法》:“法者不可不恒也,存亡治亂之所從出;聖君所以為天下大儀也,君臣上下貴賤皆發焉。”

尹知章註:“君為天下之儀表也。”

《藝文類聚》卷五三引《屍子》:“夫買馬不論足力,以白黑為儀,必無走馬矣;買玉不論美惡,以大小為儀,必無良寶矣;舉士不論才,而以貴勢為儀,則伊尹管仲不為臣矣。”

《孔子家語·入官》:“言之善者在所日聞,行之善者在所能為。故君上者民之儀也,有司執政者民之表也。”

元戴表元《祭徐母吳氏夫人文》:“有閨門貞淑之節,而能督飾孩稚,家儀塾範,與父師均。”

14.擬想;推測;忖度。

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儀之於民,而度之於群生。”

汪遠孫發正:“《說文》‘儀,度也。’是‘儀’亦度也。”

《大戴禮記·四代》:“公曰:‘吾未能知人,未能取人。’子曰:‘君何不觀器視才!’公曰:‘視可明乎?’子曰:‘可以表儀。’”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大戴禮記中》“可以表儀”:“案:儀,度也。‘可以表儀’,謂可以其形於外者揆度之。”

《漢書·外戚傳·許皇後》:“公卿議更立皇後,皆心儀霍將軍女。”
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某諸生》:“﹝諸生某﹞獨籠燭行僻衖中,相去一矢地外,有紅衣女子行其前,相略甚美,心儀之:曷追及一睹華容?”

15.古天子四輔之一。

《尚書大傳》卷二:“﹝古者﹞天子必有四鄰,前儀後丞,左輔右弼。”儀,一本作“疑”。

16.適宜。

《禮記·大學》:“《詩》雲:‘殷之未喪師,克配上帝。儀監於殷,峻命不易。’”孔穎達疏:“儀,宜也。”

《文選·束晰〈補亡詩序〉》之六:“《由儀》,萬物之生,各得其儀也。”

李善註:“毛萇《詩傳》曰:‘儀,宜也。’”清戴震《序劍》:“余聞君子之於物也,左之右之,維其儀之。”

17.人民,百姓。

《隸釋·漢堂邑令費鳳碑》:“梨儀瘁傷,泣涕連漉。”

清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漢隸拾遺》:“迺綏二縣,梨儀以康。”

18.來。

晉顏延之《赭白馬賦》:“惟德動天,神物儀兮。”

宋葉紹翁《四朝聞見錄·皇甫真人》:“後,大將子也,生於營中。生之日,有黑鳳儀於營前大黑石上。”

元劉詵《送範主一憲郎》詩:“翩翩鳳凰翎,終當儀九天。”

明竹癡居士《齊東絕倒》第一齣:“經年巡海內,夙夜亮天工,允執其中,瑞應儀庭鳳。”

19.通“娥”。參見“儀皇”、“儀景”。

20.姓。

漢有儀長孺。見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。

阅读:1153

●儀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