鈒
鈒字的筆畫:11畫;
(鈒,钑)
I
sà
ㄙㄚˋ
〔《廣韻》蘇合切,入合,心。〕
〔《廣韻》色立切,入緝,生。〕
1.短矛。
《急就篇》卷三:“鈒戟鈹鎔劍鐔鍭。”
顏師古註:“鈒,短矛也。”
《文選·潘嶽〈藉田賦〉》:“瓊鈒入蕊,雲罕晻藹。”
呂向註:“瓊鈒,以玉飾鈒也。”
《新唐書·儀衛誌上》:“鈒、戟隊各一百四十四人,分左右三行應蹕,服如黃麾。”
2.戟。
《晉書·食貨誌》:“持鈒冗從武賁,命中武賁武騎一人。”
3.一種農具。
晉陸雲《答車茂安書》:“舉鈒成雲,下鈒成雨,既浸既潤,隨時代序也。”
4.用金銀等在器物上嵌飾圖案和文字。
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記事二》:“匠者務為新巧,遂以禦仙花枝葉稍繁,改鈒荔枝,而葉極省。”
《明史·輿服誌四》:“又造軍中調發符牌,用鐵,長五寸,闊半之,上鈒二飛龍,下鈒二麒麟。”
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談·談異五·關索》:“插鐵箭一,鈒其上曰:漢將關索至此。”
5.指用金銀等嵌飾的器物。
明李東陽《上元後一日亨父席上得合字》詩:“侯門道路擁,金翠有遺鈒。”
6.插。
《宋史·儀衛誌六》:“鈒,插也,制本插車旁。”
II
xì
ㄒ〡ˋ
義未詳。
阅读:119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