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憂外患

ok8.org > 成語大全 > 內憂外患

【成語】:內憂外患

【拼音】:nèi yōu wài huàn

【解釋】:多指國內不安定外敵侵略有時也比喻個人的情況

【出處】:《管子·戒》:“君外舍而不鼎饋,非有內憂,必有外患。”

【示例】:擺著那些七零八落人才,要支撐這個~的天下,越想越覺危險。 ★清·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二十一回

【近義詞】:內外交困

【反義詞】:國泰民安

【歇後語】:妻死賊上房

【語法】: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國內不安定外敵

【英文】: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

【日文】:(國の)內憂外患

【成語故事】:春秋時期,魯國大亂大權季孫氏、孟孫氏和叔孫三家控制,魯定公成為一個傀儡,他聽說孔子開壇講學,主張“君君臣臣”以及仁政”,召見孔子,與孔子分析魯國的內憂外患孔子建議他外聯齊國,內部重振君威,制定了一系列措施

(內憂外患內憂外患)

指國家內部的變亂和外來的禍患。亦泛指內部的糾紛和外來的壓力。語出《國語·晉語六》:“不有外患,必有內憂。”

魯迅《而已集·寫在“勞動問題”之前》:“隻因為本國太破爛,內憂外患,非常之多,自顧不暇了,所以隻能將臺灣這些事情暫且放下。”

朱德《和郭沫若同誌》:“內憂外患澄清日,痛飲黃龍定約君。”
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憶韋素園君》:“想到他隻是一個文人,又生著病,卻這麽拚命對付內憂外患,又怎麽能夠持久呢。”

阅读:1852

●內憂外患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