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任
(無任,無任)
1.不能勝任;無能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輈人》:“衡任者,五分其長,以其一為圍;小於度,謂之無任。”
鄭玄註:“無任,言其不勝任。”
《戰國策·魏策四》:“大王已知魏之急,而救不至者,是大王籌筴之臣無任矣。”
高誘註:“任,能也。”
《三國誌·魏誌·蔣濟傳》:“臣忝寵上司,而爽敢苞藏禍心,此臣之無任也。”
2.指沒有責任。
《宋書·庾登之傳》:“晦拒王師,欲使登之留守,登之不許……晦敗,登之以無任免罪,禁錮還家。”
3.敬詞。猶不勝。舊時多用於表狀、章奏或箋啟、書信中。
唐張九齡《請禦註<道德經>及疏施行狀》:“凡在率土,實多慶賚;無任忻戴忭躍之至。”
宋蘇軾《徐州謝獎諭表》:“庶殫朽鈍,少補絲毫,臣無任。”
清惲敬《與李愛堂書》:“頃由金閶返棹,忽奉手書,喜慰無任。”
魯迅《三閑集·匪筆三篇》:“倘有好事之徒,寄我材料,無任歡迎。”
4.指無任徒。
《隸釋·漢冀州刺史王純碑》:“舊筆憲臺,直邊發無任見徒,掌錄遣之。”
《隋書·刑法誌》:“是時徒居作者具五任,其無任者,著鬥械。若疾病,權解之。”參見“無任徒”。
阅读:122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