枳
枳字的筆畫:9畫;
I
zh·
ㄓˇ
〔《廣韻》諸氏切,上紙,章。〕
〔《廣韻》居紙切,上紙,見。〕
1.木名。也稱枸橘、臭橘。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木似橘而小,莖上有刺,春生白花,至秋成實,果小,味酸苦不能食,可入藥。成條種植可作籬笆。
《周禮·考工記序》:“橘踰淮而北為枳。”
《後漢書·馮衍傳下》:“揵六枳而為籬兮,築蕙若而為室。”
李賢註:“枳,芬木也……枳之為木,芳而多刺,可以為籬。”
宋陸遊《示客》詩:“枳縛藩籬荊作門,蕭條何以致諸君?”
《文明小史》第四九回:“這邊局面小,恐怕棘枳之中,非鸞鳳所棲。”
2.藩蔽,護衛。
《逸周書·小開》:“德枳維大人,大人枳維公,公枳維卿,卿枳維大夫,大夫枳維士。”
孔晁註:“章懷註《後漢書》引此……註雲:‘枳者,言上下相維,遞為藩蔽也。’”一說,枳相當於“則”。參閱楊樹達《詞詮》卷五。
3.謂阻塞。參見“枳道”。
4.古地名。
戰國楚有枳邑。
漢置枳縣,屬巴郡。即今四川涪陵縣。
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:“楚得枳而國亡。”
5.通“疻”。傷害。
《孔叢子·刑論》:“率過以小罪謂之枳。”
宋鹹註:“一作疻。猶傷也。夫過則宜宥,若率以為小罪,亦傷乎義。”
II
zhī
ㄓ
〔《集韻》章移切,平支,章。〕
1.通“胑”。肢體。
《管子·侈靡》:“然則貪動枳而得食矣。”
郭沫若等集校:“張(張佩綸)改‘貪’為‘貧’,釋‘枳’為‘胑’,是也。”
於省吾《雙劍誃諸子新證·管子二》:“枳應讀為胑,與肢同。
《說文》:‘胑,體四胑也’……動胑謂勞動其胑體。”
2.通“枝”。歧出。參見“枳首蛇”。
阅读:115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