秪
秪字的筆畫:10畫;
zhī
ㄓ
〔《廣韻》丁尼切,平脂,知。〕
1.同“柢”。植物的根。引申為根本,基礎。
《墨子·經上》:“服執誽,巧轉則求其故,大益,儇俱秪。”
孫詒讓間詁:“秪,說作民,當作氐,即柢之省。
《爾雅·釋言》雲:柢,本也。
《毛詩·節南山》傳雲:氐本,是二字義同。”
2.同“祗”。恭敬。
唐韓愈《南海神廟碑》:“公正直方嚴,中心樂易,秪慎所職,治人以明,事神以誠。”
3.同“秖”。用作助詞。隻;但。
《文選·張衡〈思玄賦〉》:“天長地久歲不留,俟河之清秪懷憂。”
李善註:“秪,適也。”
《後漢書·蓋勳傳》:“勳曰:‘臣聞:先王燿德不觀兵。今寇在遠而設近陳,不足昭果毅,秪黷武耳。’”宋王安石《答虞醇翁》詩:“感子撫我厚,欲言秪慚羞。”
明劉基《郁離子·千裏馬》:“今天下之臥,弗可起矣。而不避焉,無益,秪取尤耳。”
清黃宗羲《謝時符先生墓誌銘》:“自有宇宙,秪此忠義之心,維持不墜。”
阅读:100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