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肉味
【成語】:不知肉味
【拼音】:bù zhī ròu wèi
【解釋】: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,因而辨不出肉味。後形容專心學習,吃東西辨不出味道。也形容生活困難,無肉可吃。
【出處】: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子在齊聞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曰:‘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。’”
【示例】:小人已三月~矣。 ★清·王端履《重論文齋筆錄》
【近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;指生活貧困
【成語故事】:春秋時期,孔子到齊國遊學,他到郊外散步,他聽到一陣悅耳的音樂,就循聲走去,看見一個老人在樹林裏演奏《韶》樂,悠揚的樂聲把孔子心中煩悶驅逐得一幹二凈。以後的幾個月孔子一直陶醉在這音樂中,不知道吃肉的味道
阅读:179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