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莽
1.草叢。亦指草木叢生的荒原。
《左傳·昭公十二年》:“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,篳路藍縷以處草莽。”
宋張端義《貴耳集》卷上:“燕、趙、青、齊之野皆成草莽。”
清唐甄《潛書·恤孤》:“嬰兒之委於草莽者,不知其數矣。”
曹禺《原野》第三幕:“隱約看出眼前昏霧裏是多少年前磨場的廢墟,小圓場生滿半人高的白蒿,笨重的盤磨衰頹地睡在草莽上。”
2.草野;民間。與“朝廷”、“廊廟”相對。
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孟子曰:‘在國曰市井之臣,在野曰草莽之臣,皆謂庶人。’”趙岐註:“民會於市,故曰市井之臣;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。”
宋歐陽修《新春有感寄常夷甫》詩:“豈若常夫子,一瓢安陋巷。身雖草莽間,名在朝廷上。”
明方孝孺《後樂齋記》:“伊尹在草莽而思致其君於唐虞,非為誇大之論也,道當爾也。”
範文瀾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三編第一章第四節:“不過,我所部將帥,都是出身草莽,我一離開,他們就會互相吞併,大業更無望了。”
3.比喻平庸,輕賤。常用作謙辭。
《紅樓夢》第三三回:“那琪官現是忠順王爺駕前承奉的人,你是何等草莽,無故引逗他出來,如今禍及於我!”
4.指平庸、輕賤的人。
明宋濂《故資善大夫方公神道碑銘》:“臣一介草莽,亦安敢自絕於天地?”
阅读:135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