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
簡體畢字的筆畫:6畫;繁體畢字筆畫:10畫。
(畢,畢)
bì
ㄅ〡ˋ
〔《廣韻》卑吉切,去質,幫。〕
亦作“鏎”。
1.統統;全部。
《書·康誥》:“若有疾,惟民其畢棄咎。”
晉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:“群賢畢至,少長鹹集。”
唐劉知幾《史通·本紀》:“巨細畢書,洪纖備錄。”
2.齊備;統括。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是故四營而成《易》;十有八變而成卦;八卦而小成。引而伸之,觸類而長之,天下之能事畢矣。”
孔穎達疏:“天下所能之事,法象皆盡,故曰天下之能事畢矣。”
高亨註:“畢,盡也,天下之能事盡在《易經》中矣。”
漢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陽尊陰卑》:“天之大數畢於十旬。”
3.完成;完結。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公事畢,然後敢治私事。”
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:“願諸章下議者皆寢勿上,使臣莽得盡力畢制禮作樂事。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十:“二子是老來之子,黃翁急欲他早成家室,目前生孫,十六七歲多與他畢過了姻。”
巴金《家》二:“覺民說畢,就往外面走。”
4.竭盡;用盡。
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臣聞聖主言問其臣而不自造事,故使人臣得畢其愚忠,唯陛下財幸!”明張居正《辛未會試程策二》:“高皇帝畢智竭慮,以定一代之制。”
《清史稿·後妃傳·太祖孝慈高皇後》:“﹝高皇後﹞不預外事,殫誠畢慮以事上。及崩,上深悼之。”
5.迅捷。
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:“昔者王良,造父之禦也……投足調均,勞逸若一,心怡氣和,體便輕畢。”
高誘註:“畢,疾也。”
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趨利弗及,避難不畢,前擊後解,與金鼓之指相失,此不習勒卒之過也。”
6.古時田獵用的長柄網。
《莊子·胠篋》:“夫弓弩畢弋機變之知多,則鳥亂於上矣。”
明湯顯祖《南柯記·侍獵》:“金鼓震天,旌旗耀日,雷砲霜刀,風矰雨畢。”
7.指用網捕捉。
《詩·小雅·鴛鴦》:“鴛鴦於飛,畢之羅之。”
孔穎達疏:“羅則張以待鳥,畢則執以掩物。”參見“畢弋”。
8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,為白虎七宿的第五宿。有星八顆,以其分布之狀像古代田獵用的畢網,故名。古人以為此星主兵、主雨。
《詩·小雅·大東》:“東有啟明,西有長庚,有捄天畢,載施之行。”
朱熹集傳:“天畢,畢星也,狀如掩兔之畢。”
《詩·小雅·漸漸之石》:“月離於畢,俾滂沱矣。”
毛傳:“月離陰星則雨。”
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九年,武王上祭於畢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畢星主兵,故師出而祭畢星也。”
《舊唐書·代宗紀》:“壬子夜,月掩畢。”
9.以指雨師。
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“以槱燎祀司中、司命、飌師、雨師”漢鄭玄註:“雨師,畢也。”
10.古代用以寫字的簡。
《禮記·學記》:“今之教者,呻其佔畢,多其訊。”
鄭玄註:“呻,吟也;佔,視也;簡謂之畢。”
陳澔集說:“畢,簡也。”
11.古代喪祭時,用以舉肉的木叉。
《儀禮·特牲饋食禮》:“宗人執畢先入。”
鄭玄註:“畢,狀如叉,蓋為其似畢星取名焉。”
《禮記·雜記上》:“畢用桑,長三尺,刊其柄與末。”
孔穎達疏:“主人舉肉之時,則以畢助主人。舉肉以桑者,亦喪祭故也。”
12.通“縪”。縫,縫綴。
《字彙補·田部》:“畢,與‘縪’同。”
《儀禮·喪服》:“冠六升外畢。”
鄭玄註:“外畢者,冠前後屈,而出縫於武也。”
13.古代朝服上的護膝。
14.通“必”。一定。
漢桓寬《鹽鐵論·結和》:“今有帝名而不信長城,反賂遺而尚踞敖,此五帝所不忍,三王所畢怒也。”
盧文弨校補:“﹝畢﹞,‘必’同。”參見“畢竟”。
15.月陽之名。
《爾雅·釋天》:“月在甲曰畢。”參見“畢陬”、“畢聚”、“畢辜”。
16.周代諸侯國名。
姬姓。為周文王所封,其最早的君主為文王之子畢公高。
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畢、原、酆、郇,文之昭也。”
杜預註:“畢國,在長安縣西北。”
17.姓。
春秋晉有畢萬。見《左傳·閔公元年》。
阅读:148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