堙
堙字的筆畫:12畫;
yīn
〡ㄣ
〔《廣韻》於真切,平真,影。〕
1.填,堵塞。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陳侯會楚子伐鄭,當陳隧者,井堙木刊。”
杜預註:“堙,塞也。”
漢司馬相如《難蜀父老》:“夏後氏慼之,乃堙洪塞源,決江疏河,灑沈淡災,東歸於海,而天下永寧。”
唐韓愈《剝啄行》:“欲不出納,以堙其源。”
2.埋沒;泯滅。
晉潘嶽《西征賦》:“窺秦墟於渭城,冀闕緬其堙盡。”
唐韓愈《太原王公神道碑銘》:“有事其末,而忘其源,切近昧陋,道由是堙。”
宋王安石《東方朔》詩:“金玉本光瑩,浮沙豈能堙。”
3.為攻城而堆積的土山。
《公羊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於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闚宋城,宋華元亦乘堙而出見之。”
何休註:“堙,距堙。上城具。”
《尉繚子·兵教下》:“地狹而人眾者,則築大堙以臨之。”
4.泛指土臺,土山。
宋沈括《池州新作鼓角門記》:“故凡郡邑之府門,必為崇堙伉石,凡朝廷之詔令典章,郡國之鼓旗纛槊……皆典藏於是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十四:“聽民取壕,築室燒磚,或罰輕罪,堆土培堙。”
阅读:119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