準
簡體準字的筆畫:10畫;繁體準字筆畫:13畫。
(準,準)
zh·n
ㄓㄨㄣˇ
〔《廣韻》之尹切,上準,章。〕
“綧”的今字。
1.水之平。
《說文·水部》:“準,平也。”
段玉裁註:“謂水之平也。天下莫平於水,水平謂之準。”
2.指其它物體的平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輈人》:“輈註則利準,利準則久,和則安。”
鄭玄註:“‘準則久’謂輈之在輿下者平如準則能久也。”
賈公彥疏:“準,平也,亦水之類,故以準為平解之。”
3.古代測量水平的儀器。
《韓非子·有度》:“故繩直而枉木斲,準夷而高科削。”
《漢書·律曆誌上》:“準者,所以揆平取正也。”
《新唐書·天文誌一》:“至七年儀(渾儀)成。表裏三重,下據準基,狀如十字。”
4.標準;準則。
《荀子·致仕》:“程者,物之準也;禮者,節之準也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熔裁》:“是以草創鴻筆,先標三準:履端於始,則設情以位體;舉正於中,則酌事以取類;歸餘於終,則撮辭以舉要……故三準既定,次討字句。”
清陳鱣《對策》卷五:“董仲舒、華令思何以尚此,可謂後生之準也。”
5.指使合乎標準。
6.確定的主意、方式、規律等。
元袁易《燭影搖紅》詞:“幾多心緒,鵲語無憑,燈花無準。”
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幹河上》十三:“現在呢,她隻要去‘串門子’,他就是這麽說的。隻要去同人敘道,就像他同她談話一樣,這個她有準,別人一定也會歡迎她的。”
胡萬春《生長在黃浦江邊的人》:“‘哪兒去找沈阿四呀?’‘他這個人呀,沒一個準。’”
7.符合;等齊;相當。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辭也者,各指其所之,《易》與天地準,故能彌綸天地之道。”
孔穎達疏:“言聖人作《易》與天地相準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聲律》:“抗喉矯舌之差,攢唇激齒之異,廉肉相準,皎然可分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白秋練》:“生以所言物價告父。父頗不信,姑以餘貲半從其教。既歸,所自置貨,貲本大虧;幸少從女言,得厚息,略相準。”
8.衡量,比較。
《韓非子·難二》:“以刑名收臣,以度量準下。”
三國魏嵇康《釋私論》:“言不計乎得失而遇善,行不準乎是非而遇吉。”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溫水》:“《交州外城記》曰:‘從日南郡南去,到林邑國,四百餘裏。’準徑相符。”
9.引申為揣度。
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:“大夫隱道而不言,群臣準上意而懷當。”
高誘註:“準,望。”
10.瞄準;測定。
《淮南子·齊俗訓》:“強脊者使之負土,眇者使之準,傴者使之塗,各有所宜。”
《宋史·蘇軾傳》:“軾始至潁,遣吏以水平準之,淮之漲水高於新溝幾一丈。”
《醒世恒言·施潤澤灘闕遇友》:“施復自己也摸出等子來準一準,還覺輕些,又爭添上一二分,也就罷了。”
清俞樾《茶香室續鈔·稱水》:“自元旦至十二日,當一歲之月,以瓶汲水,準其輕重。”
11.見“準的”。
12.依照;以為準繩。
《漢書·刑法誌》:“《書》不雲乎?‘惟刑之恤哉!’其審核之,務準古法,朕將盡心覽焉。”
《舊唐書·唐紹傳》:“又準令,五品官婚葬,元無鼓吹,惟京官五品,得借四品鼓吹為儀。”
清錢泳《履園叢話·雜記下·尺》:“尺寸古今不同,余嘗仿製一尺,準以工部營造尺為則,將周制銅劍莖較於今尺則五寸一分半。”
13.仿照;效法。
《文選·左思〈詠史〉之一》:“著論準《過秦》,作賦擬《子虛》。”
李周翰註:“賈誼作《過秦論》,司馬相如作《子虛賦》,準擬此以為法則也。”準,一本作準。
《新唐書·竇建德傳》:“始都樂壽,號金城宮,備百官,準開皇故事。”
14.抵償;折兌。
南朝梁任昉《奏彈劉整》:“米未展送,﹝劉整﹞忽至戶前,隔箔攘拳大罵,突進房中,屏風上取車帷準米去。”
唐韓愈《贈崔立之評事》詩:“牆根菊花好沽酒,錢帛縱空衣可準。”
《明史·湯開遠傳》:“諸臣有過可議,亦有勞可準。”
清趙翼《廿二史劄記》卷三十:“元太宗八年,始造交鈔……以貫計者,曰一貫文、二貫文。每二貫準白銀一兩。”
15.謂程度相近,可以看作一類。
梁啟超《科學精神與東西文化》:“兩方比較,我們隋唐佛學時代,還有點‘準科學的’精神不時發現。”
瞿秋白《亂彈·亂彈(代序)》:“他們始終也是鹽官兒,至少也是類似於官的‘準官兒’。”
毛澤東《論持久戰》四:“臺兒莊勝利之後,有些人主張徐州戰役應是‘準決戰’。”
郭沫若《在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》:“﹝過去的讀書人﹞隻讀一些官家或準官家的史料。”
16.準確。
《西遊記》第十回:“長安城裏,西門街上,有個賣卦先生,算得最準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八回:“那班婦女見老爺斷的這等準,轟一聲都圍上來了。”
《老殘遊記》第一回:“那三人卻俱是空身,帶了一個最準的向盤。”
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我記不準老趙在這裏的房間到底是幾號。”
17.準許;允許。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二:“晦翁準了他狀,提那大姓到官。”
丁玲《母親》二:“我說要讀書,你就不準,偏生她一說讀書,你就幫她。”
曹禺《雷雨》第二幕:“太太準她來跟您請安就是老大的面子。”
18.一定;肯定。
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三回:“心疑則致夢,何兇之有……主公再勿多言,來早準行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六回:“這準是使猛了勁,岔了氣了。”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二:“冠先生每天必定刮臉,十天準理一次髮,白頭髮有一根拔一根。”
丁玲《小火輪上》:“那有著玻璃窗的一家,是萬無一失的,準是這埠頭熱鬧集中的地方,某某茶館了。”
19.準人。古代獄官。
《書·立政》:“宅乃事,宅乃牧,宅乃準,茲惟後矣。”
孔穎達疏:“居汝掌事之六卿,居汝牧民之州伯,居汝平法之獄官。使此三者皆得其人,則此惟君矣。”參見“準人”。
20.鼻子。
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高祖為人,隆準而龍顏,美須髯,左股有七十二黑子。”
司馬貞索隱引李斐曰:“準,鼻也。
始皇蜂目長準,蓋鼻高起。”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二九回:“承漿地閣要豐隆,準乃財星居正中。”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六:“﹝俄羅斯人﹞面白微赬,高準,采鬢髯,紅氈帽,油靴。”
21.據以校定樂律(音高)的古樂器名。
《後漢書·律曆誌上》:“太史丞弘試十二律,其二中,其四不中,其六不知何律,宣遂罷。自此律家莫能為準施弦,候部莫知復見。
熹平六年,東觀召典律者太子舍人張光等問準意。
光等不知,歸閱舊藏,及得其器,形制如房(京房)書,猶不能定弦緩急。”
宋高承《事物紀原·樂舞聲歌·準》:“漢元帝時,京房造準,中瑟而十二弦,隱開九尺,中央一絃,下有盡分寸六十律之節。”
阅读:93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