譚
簡體譚字的筆畫:14畫;繁體譚字筆畫:19畫。
(譚,譚)
tán
ㄊㄢˊ
〔《廣韻》徒含切,平賈,定。〕
〔《廣韻》徒感切,上感,定。〕
1.延及。
《管子·侈靡》:“而祀譚次祖,犯詛渝盟傷言。”
尹知章註:“譚,延也。國敗絕祀之事延及次祖。”
2.連屬,接連不斷。參見“參譚”。
3.光大。
《大戴禮記·子張問入官》:“修業居久而譚。”
王聘珍解詁:“《廣韻》雲:‘譚,大也。’業安於久而自大也。
《易》曰:‘可久則賢人之德,可大則賢人之業。’”
4.古國名。在今山東省濟南市東龍山鎮附近。公元前684年為齊桓公所滅。
《詩·衛風·碩人》:“譚公維私。”
《春秋·莊公十年》:“冬十月,齊師滅譚。”
5.通“覃”。深沈貌。參見“譚思”。
6.同“談”。談說,稱說。
《莊子·則陽》:“夫子何不譚我於王?”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八:“聞得樞密院東有個算命的,開個舖面,譚人禍福,無不奇中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許壽裳》:“欲言者似多,而欲寫者則又無有,故止於此,容後更譚。”
7.同“談”。話語。
《三國誌·魏誌·管輅傳》:“此老生之常譚。”
魯迅《墳·人之歷史》:“西國創造之譚,摩西最古。其《創世記》開篇,即雲帝以七日作天地萬有,摶埴成男,析其肋為女。”
8.姓。
南朝宋有譚金。見《宋書·宗越傳》。
阅读:201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