鋒芒
(鋒芒,鋒芒)
亦作“鋒鋩”。
1.刀劍等銳器的刃口和尖端。
《太平禦覽》卷七六七引漢蔡邕《觀學》:“木以繩直,金以淬剛;必須砥礪,就其鋒鋩。”
唐劉商《胡笳十八拍·第十五拍》:“不知愁怨情若何,似有鋒鋩擾方寸。”
宋蘇軾《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袍》詩:“將軍恩重此身輕,笑履鋒鋩如一插。”
聞一多《紅燭·劍匣》:“不過果然我要自殺,定不用這寶劍底鋒芒。”
2.借指事物的尖端或突起部分。
宋葛立方《韻語陽秋》卷十七:“以狐貍毛為心,兔毛為副,心柱遒勁,鋒鋩調利,故難乏而易使。”
宋楊萬裏《食蓮子》詩:“戢戢蜂兒出露房,未生翅股及鋒芒。”
3.指書畫的筆鋒。
宋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卷四:“漢隸歲久,風雨剝蝕,故其字無復鋒鋩。”
宋姜夔《續書譜·用筆》:“不欲多露鋒芒則不持重,不欲浮藏圭角則體不精神。”
宋曹士冕《法帖譜系·大觀太清樓帖》:“吾家收宣政間所拓前十卷,字畫有鋒芒,且無損缺。”
4.比喻銳利的氣勢。
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:“眾將未及齊其鋒芒,臣崇未及盡其愚慮,而事已決矣。”
宋孔平仲《續世說·直諫》:“伏願去萋菲之牙角,頓姦險之鋒鋩。”
清昭槤《嘯亭續錄·舒文襄公末節》:“及居首揆,鋒芒日歛,殊蹈模稜之習。”
胡厥文《悼念周恩來總理》詩之二:“百戰鋒芒在,何仍折棟梁。”
5.指氣勢銳利。
胡也頻《到莫斯科去》四:“這個先生在學校裏是背榜的腳色,但在‘三民主義’下卻成為一個很鋒芒的健將了。”
丁玲《韋護》第二章:“無論她怎樣鋒芒,也及不到她朋友的這方面的天才。”
6.比喻細微。
漢王充《論衡·超奇》:“鋒芒毛髮之事,莫不紀載,與太史公表,紀相似類也。”
7.比喻言詞的尖利。
瞿秋白《文藝論輯·<魯迅雜感選集>序言》:“但是他的神聖的憎惡和諷刺的鋒芒,都集中在軍閥官僚和他們的叭兒狗。”
丁玲《阿毛姑娘》二:“她自己毫不思量的把話亂投過去,小二自然正如她所願的感出那話的鋒芒了。”
阅读:127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