罔
罔字的筆畫:8畫;
w·ng
ㄨㄤˇ
〔《廣韻》文兩切,上養,微。〕
1.繩索交叉編結而成的漁獵用具。
漢桓寬《鹽鐵論·詔聖》:“夫少目之罔,不可以得魚。”參見“罔罟”。
2.指用網捕捉。
漢司馬相如《子虛賦》:“罔玳瑁,鉤紫貝。”
3.喻法網。
《詩·大雅·瞻卬》:“天之降罔,維其優矣。”
《史記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》:“至太初百年之間,見侯五,餘皆坐法、隕命、亡國,耗矣,罔亦少密焉!”
《漢書·梅福傳》:“張誹謗之罔,以為漢敺除。”
4.搜括;牟取。
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有賤丈夫焉,必求龍斷而登之,以左右望而罔市利。”
朱熹集註:“罔,謂罔羅取之也。”
《商君書·賞刑》:“雖曰聖智、巧佞、厚樸,則不能歎非功、罔上利。”
《明史·食貨誌三》:“權要貸運軍銀以罔厚利,至請撥關稅給船料以取償。”
5.編結。
《楚辭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罔薜荔兮為帷,擗蕙櫋兮既張。”
王逸註:“罔,結也;結薜荔為帷帳。”
6.枉曲;不直。
《論語·雍也》:“人之生也直,罔之生也幸而免。”
朱熹集註:“罔,不直也。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湖北軍政府〈宣布滿清罪狀檄〉》:“私刑毒殺,暗無天日,刑部不知,按察不問。遂令刑章罔撓,呼天無所。”
7.蒙蔽;欺騙。
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故君子可欺以其方,難罔以非其道。”
朱熹集註:“罔,蒙蔽也。”
《漢書·郊祀誌下》:“臣聞明於天地之性,不可或以神怪;知萬物之情,不可罔以非類。”
顏師古註:“罔,猶蔽。”
《資治通鑒·齊和帝中興元年》:“今不可幸小民之無識而罔之。”
胡三省註:“以非道欺人謂之罔。”
8.誣罔;陷害。
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君子可逝也,不可陷也;可欺也,不可罔也。”
何晏集解引馬融曰:“不可罔者,不可得誣罔令自投下也。”
9.無知貌。
《禮記·少儀》:“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為罔。”
鄭玄註:“罔,猶罔罔,無知貌。”
陳澔集解:“衣裳之制,取諸乾坤,有其名則有其義,服之而不審名義,是無知之人矣。”
10.迷惑,昏亂。
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》:“紛容容之無經兮,罔芒芒之無紀。”
洪興祖補註:“言楚國上下昏亂無綱紀也。”
11.憂愁;悵惘。
《文選·宋玉〈神女賦〉序》:“見一婦人,狀甚奇異,寐而夢之,寤不自識;罔兮不樂,悵然失誌。”
李善註:“罔,憂也。”
12.無,沒有。
《書·湯誓》:“爾不從誓言,予則孥戮汝,罔有攸赦。”
《詩·大雅·抑》:“罔敷求先王,克共明刑。”
鄭玄箋:“罔,無也。”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二十有六年,初並天下,罔不賓服。”
唐韓愈《祭穆員外文》:“留守無事,多君子僚,罔有疑忌,維其嬉遊。”
13.不。
《書·盤庚下》:“罔罪爾眾,爾無共怒,協比讒言予一人。”
《三國誌·蜀誌·先主傳》:“今曹操阻兵安忍,戮殺主後,滔天泯夏,罔顧天顯。”
唐白行簡《李娃傳》:“生惶惑發狂,罔知所措。”
14.不可。
《書·大禹謨》:“籲!戒哉,儆戒無虞:罔失法度,罔遊於逸,罔淫於樂。”
15.得無;莫非。
《楚辭·九章·惜誦》:“欲高飛而遠集兮,君罔謂汝何之。”
洪興祖補註:“得無謂我遠去欲何所適也。”
阅读:245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