曠日持久
【拼音】:kuàng rì chí jiǔ
【解釋】:曠:荒廢,耽誤。荒廢時間,拖得很久。
【出處】: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今得強趙之兵,以杜燕將,曠日持久,數歲,士的意思" href="dictscitmkyx1lye.html">令士大夫余子之力,盡於溝壘。”
【示例】:這廝們死守不出,便要~。 ★清·陳忱《水滸後傳》第十八回
【近義詞】:經年累月、長此以往、長年累月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長期拖延
【英文】:protracted
【日文】:時間をむだに費(っぃ)やして事を長引(ながび)かせる
【德文】:lange dauern
【成語故事】:戰國時期,燕國把有勇有謀的榮封為高陽君,讓他帶兵攻打趙國。趙王聽說後便與平原君趙勝商量,準備割三座城池給齊國以換取齊國大將安平君田單做趙國的大將。趙國大將馬服君趙奢不服,堅持要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,趙王不允
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今得強趙之兵,以杜燕將,曠日持久數歲,士的意思" href="dictscitmkyx1lye.html">令士大夫餘子之力,盡於溝壘。”
《三國誌·吳誌·華覈傳》:“如但固守,曠日持久,則軍糧必乏,不待接刃,而戰士已困矣。”
《明史·楊守隨傳》:“以數萬甲兵討出沒不常之寇,千裏轉輸,曠日持久,恐外患未平,內地先敝。”
劉心武《立體交叉橋》第五章十八:“後來,她被這曠日持久的事態也弄得麻木了。”
阅读:169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