遺意
(遺意,遺意)
1.死者生前或臨終時的意見、願望。
《後漢書·劉愷傳》:“故居巢侯劉般嗣子愷,當襲般爵,而稱父遺意,致國弟憲,遁亡七年,所守彌篤。”
《三國誌·魏誌·東海定王霖傳》:“明帝即位,以先帝遺意,愛寵霖異於諸國。”
《陳書·袁泌傳》:“其子述泌遺意,表請之,朝廷不許,贈金紫光祿大夫,謚曰質。”
2.指前人的心願、意見。
宋宋祁《籍田頌》:“躬接妥侑,加祠官之一等;禮重沿襲,且祖宗之遺意。”
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談·談故一·起居註》:“江陵相定議,以修撰、編、檢、史官充日講者,日輪一員,記註起居,兼錄聖諭詔冊等。今日之制,即本江陵遺意也。”
3.前人或古代事物留下的意味、旨趣。
宋梅堯臣《省符上人》詩:“獨聞依舊坐焚香,尚把殘編討遺意。”
清梁章鉅《浪跡續談·玉皇山》:“《杭州府誌》雲:龍山者,錢氏郊天之所,釋老之談,或雲阿育王,或雲玉皇,皆祀天遺意也。”
郁達夫《過去》:“所以這港市的建築,還帶著些當時的時代性,很有一點中古的遺意。”
阅读:105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