枝
枝字的筆畫:8畫;
I
zhī
ㄓ
〔《廣韻》章移切,平支,章。〕
1.植物主幹旁生的莖條。
《詩·檜風·隰有萇楚》:“隰有萇楚,猗儺其枝。”
《莊子·逍遙遊》:“鷦鷯巢於深林,不過一枝;偃鼠飲河,不過滿腹。”
唐韓愈《題張十一旅舍三詠·榴花》:“五月榴花照眼明,枝間時見子初成。”
魯迅《〈朝花夕拾〉·小引》:“書桌上的一盆‘水橫枝’……隻要浸在水中,枝葉便青蔥得可愛。”
2.指幹莖分杈。
宋周敦頤《愛蓮說》:“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”
3.分支的,由主體所派生出來的。參見“枝水”、“枝路”。
4.古代指嫡長子以外的宗族子孫。
《左傳·莊公六年》:“《詩》雲‘本枝百世’。”
杜預註:“《詩·大雅》言文王本枝俱茂,蕃滋百世也。”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周公歸周反籍焉,明不滅主之義也……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。”
楊倞註:“枝,枝子。
周公,武王之弟,故曰枝。”
5.分散。
《易·繫辭下》:“將叛者其辭慚,中心疑者其辭枝。”
孔穎達疏:“中心於事疑惑,則其心不定,其辭分散,若閒枝也。”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心,枝則無知,傾則不精,貳則疑惑。”
《新唐書·哥舒翰傳》:“吐蕃盜邊,與翰遇苦拔海。
吐蕃枝其軍為三行,從山差池下。”
清王夫之《薑齋詩話》卷下:“所謂矩矱者,意不枝,詞不蕩,曲折而無痕,戌削而不競之謂。”
6.冗散,多餘。參見“枝官”。
7.支持,支撐。
《左傳·桓公五年》:“秋,王以諸侯伐鄭,鄭伯禦之。王為中軍;虢公林文將右軍,蔡人、衛人屬焉;周公黑肩將左軍,陳人屬焉……蔡衛不枝,固將先奔。”
杜預註:“不能相枝持也。”
楊伯峻註:“枝,亦可作支……實則即今之支持、支撐。”
馬王堆漢墓帛書《戰國縱橫家書·蘇秦謂陳軫章》:“齊兵又進,子來救寡人可也;不救寡人,寡人弗能枝。”
《北史·裴政李諤等傳論》:“大廈之構,非一木之枝;帝王之功,非一士之略。”
宋王安石《寄贈胡先生》:“吾願聖帝營太平,補葺廊廟枝傾穨。”
8.引申為抵禦,抵抗。
漢劉向《新序·善謀上》:“王(秦昭王)破楚以肥韓魏於中國,而勁齊、韓、魏之彊,足以枝於秦。”
9.小木柱。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“莫敢枝梧”南朝宋裴駰集解:“瓚曰:小柱為枝,邪柱為梧,今屋梧邪柱是也。”
10.猶擬。比劃。
《史記·魯仲連鄒陽列傳》:“桓公朝天下,會諸侯,曹子以一劍之任,枝桓公之心於壇坫之上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枝,猶擬也。”
11.量詞。用於帶枝、桿之物。
南朝梁費昶《華光省中夜聞城外搗衣詩》:“衣薰百和屑,鬢插九枝花。”
唐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梨花一枝春帶雨,含情凝睇謝君王。”
前蜀韋莊《浣溪沙》詞之三:“暗想玉容何所似?一枝春雪凍梅花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回:“前面畫木耐的像,手裏拿著一枝紅旗,引著馬,做勸農的光景。”
12.量詞。猶根,棵。用於桿狀物。
宋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三:“筇竹杖,蜀中無之,乃山僥外蠻峒。蠻人持至瀘敘間賣之,一枝纔四五錢。”
清錢泳《履園叢話·夢幻·賀氏第》:“檻外老梧一枝,風過蕭蕭有聲。”
魯迅《故事新編·奔月》:“﹝他﹞大聲向使女們叱咤道--‘拿我的射日弓來!和三枝箭!’”
13.量詞。猶支。多用於部族支派,隊伍。
《明史·雲南土司傳一·蒙化》:“左伽從征麓川,戰於大侯……所部江內諸蠻,性柔,頗馴擾;江外數枝,以勇悍稱。”
魯迅《花邊文學·“徹底”的底子》:“不過還可以另外請一枝救兵來,也就是辯解。”
郭沫若《前茅·前進曲》:“前進!前進!前進!我們雖是枝孤軍,我們有無數後盾。”
14.量詞。用於歌曲。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四八回:“沈月卿坐在我背後,我回頭一看……隻見他和了琵琶,唱了一枝小曲。”
15.通“肢”。四肢。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為長者折枝,語人曰,‘我不能。’是不為也,非不能也。”
趙岐註:“折枝,案摩,折手節,解罷枝也。”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行禮要節而安之,若生四枝。”
唐韓愈《元和聖德詩》:“腹敗枝披,不敢保聚,擲首陴外,降幡夜豎。”
16.通“支”。幹支之支,地支。
《後漢書·律曆誌上》“記稱大橈作甲子”劉昭註引漢蔡邕《月令章句》:“大橈探五行之情,占鬥網所建,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,謂之幹;作子醜以名月,謂之枝。枝幹相配,以成六旬。”
II
qí
ㄑ〡ˊ
〔《集韻》翹移切,平支,群。〕
歧,旁出。
《說文·木部》:“枝,木別生條也。”
段玉裁註:“枝必歧出也,故古枝,歧通用。”參見“枝指”。
阅读:451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