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撇

撇字的筆畫:14畫;

I

piē

ㄆ〡ㄝ

〔《集韻》匹蔑切,入屑,滂。〕

“蔽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拂拭;掠過。

《文選·揚雄〈甘泉賦〉》:“歷倒景而絕飛梁兮,浮蠛蠓而撇天。”

李善註引張揖《三蒼註》:“撇,拂也。”

唐李白《大獵賦》:“趫喬林,撇絕壁。”

2.指眼光瞥過。

明湯明祖《紫釵記·墮釵燈影》:“怪檀郎轉眼偷相撇。”

3.擊。

唐韓愈《曹成王碑》:“鏺廣濟,掀蘄春,撇蘄水。”

清褚人穫《堅瓠廣集·韋馱顯聖》:“真諦於眾中,超躍踰尋丈,若隼撇虎騰,飛捷非人力可到。”參見“撇波”。

4.捨棄,丟棄。

唐白居易《詠家醞》:“釀糯豈勞炊範黍,撇芻何假漉陶巾?”宋陳德武《沁園春·舟中夜雨》詞:“怎撇下,這兩字相思,萬裏虛名。”

《西遊記》第四回:“原來悟空筋鬥雲比眾不同,十分快疾,把個金星撇在腦後,先至南天門外。”

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二三:“﹝夏世富﹞站起來走了,把徐愛卿和張科長兩人撇在那兒。”

5.在液體面上平舀。

宋梅堯臣《次韻和劉厚甫紫微過予飲酒》:“為撇甕面醅,為煎鷹爪茶。”

清方以智《物理小識·飲食·省柴法》:“其悶飯,洗米一碗,水二碗,則不必撇湯,但遏火而自乾矣。”

6.搶掠。

《元典章新集·刑部·騙奪》:“余雲六等先犯撇包騙鈔,累斷不悛。”

7.辨別。

清王夫之《讀四書大全說·中庸第二章》:“此十章書步步與他分別,漸撇到精密處,方以十二章以後八章,顯出‘君子之道’,妄既闢而真乃現也。”

8.生硬地摹仿某種腔調。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四回:“他撇著京腔笑道:‘老翁的本領,我諸都佩服。’”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六一回:“隻見一個人……在那裏指手畫腳,撇著京腔說話。”

9.見“撇曳”。

II

piě

ㄆ〡ㄝˇ

〔《集韻》匹蔑切,入屑,滂。〕

1.平著扔出;遠擲。

元李壽卿《度柳翠》第四摺:“瓦片將來水上撇,有如步步踏青波。”

明劉侗於奕正《帝京景物略·春場》:“畫為方城,兒置一泥錢城中,曰卯;兒拈一泥錢遠擲之,曰撇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一一一回:“我們趕賊,他在房上撇瓦,我們不能到他跟前。”

楊朔《用生命建設祖國的人們》:“迎著坦克站起身子,一甩手撇出顆手雷去。”

2.張開;擺開。

明陸深《張家灣棹歌》:“惟有老漁知進退,深灘撇網淺灘揫。”

《古今小說·汪信之一死救全家》:“將這傘權為鎗棒,撇個架子。”

3.用嘴表示鄙夷、不以為然或激動的一種表情。

《紅樓夢》第九回:“奶子笑著,撇著嘴,搖頭兒。”

蕭乾《栗子》:“那輕傷的青年撇下嘴岔,做出極其鄙夷的樣子。”

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二四章:“﹝林道靜﹞嘴角撇了撇,想說什麽,終於還是什麽也說不出。”

4.腳。

唐歐陽詢《用筆論》:“唯截紙棱,撇捩窈紹,務在經實,無令怯少。”

宋辛棄疾《品令·族姑慶八十,來索俳語》詞:“隻消得,把筆輕輕去,十字上,添一撇。”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九回:“姐姐隻想,也有個‘八字兒沒見一撇兒’,我就敢冒冒失失把姐姐合他畫在一幅畫兒上的理嗎?”周立波《掃盲誌異》:“群眾教師莊重地指導學生們:‘一撇,一橫,一橫,一直彎鉤。’”

5.裝扮;假裝。參見“撇末”、“撇假”。

元商挺《潘妃曲》曲:“金縷唐裙鴛鴦結,偏趁些娘撇。”參見“撇道”。

6.見“撇烈”。

7.量詞。用於錢財。

8.量詞。用於鬍子、眉毛等。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:“公子此時隻望他快些出去,連忙拿出一吊錢,擄了幾十給他。他便喜皮笑臉的把那一半也搶了去。那一個就說:‘你把那一撇子給了我罷。’”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二回:“生得圓圓的一團白面,唇上還留著兩撇八字胡子。”

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一:“兩撇彎彎的、墨黑的眉毛,又細又長。”

III

biē

ㄅ〡ㄝ

〔《集韻》必結切,入屑,幫。〕

1.固執;怪僻。
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二:“大師頻頻勸‘先生好性撇,眾人都煩惱,偏你恁歡悅。’”元李文蔚《燕青博魚》第二摺:“諕的我咬定下唇,掐定指紋,又被這個不防頭愛撇的磚兒隱。”

2.憤懣。
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八:“鎮思向日,空教人氣的微撇。”

3.扭,拗。

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待不收留他,又撇不過柳大郎面皮。”

《中國歌謠資料·妹的眼淚流不贏》:“送哥送到苦竹坪,撇根苦竹講苦情。”

4.用環、扣等把一物固定在另一物上。

郭沫若《海濤集·跨著東海四》:“我的西裝是魚骨紐扣,用銅鋏撇上去的。”

阅读:1539

●撇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