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監

簡體監字的筆畫:10畫;繁體監字筆畫:14畫。

(監,監)

I

jiān

ㄐ〡ㄢ

〔《廣韻》古銜切,平銜,見。〕

1.察看;督察。

《書·呂刑》:“上帝監民,罔有馨香。”

孔傳:“天視苗民無有馨香之行。”

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周公使管叔監殷,管叔以殷畔。”

唐薛能《吳姬》詩之一:“夜鎖重門晝亦監,眼波嬌利瘦巖巖。”

《水滸傳》第五六回:“徐寧、湯隆監住時遷一處宿歇。”

陳垣《史諱舉例》卷二:“《梁書·劉孝綽傳》:‘眾惡之必監焉,眾好之必監焉。’此引《論語》,改‘察’為‘監’,姚思廉避其家諱也。”

2.指諸侯。

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:“乃施典於邦國,而建其牧,立其監。”

鄭玄註:“監,謂公侯伯子男,各監一國。”

3.掌管;主管。

《國語·周語中》:“火師監燎,水師監濯。”

4.古代指太子或元老重臣代掌朝政。

《資治通鑒·唐順宗永貞元年》:“請權令皇太子親監庶政,候皇躬痊癒,復歸春宮。”參見“監國”。

5.總領,率領。

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乃以吳叔為假王,監諸將以西擊滎陽。”

唐劉知幾《史通·忤時》:“夫言監者,蓋總領之義耳。”

6.看守;囚禁。

《水滸傳》第五九回:“兩個頭領已被賀太守監在牢裏,隻等朝廷明降發落。”

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回:“吾前在洛陽求官時,曾認得汝是曹操,如何隱諱!且把來監下,明日解去京師請賞。”

《古今小說·木綿庵鄭虎臣報冤》:“蒙古差使人來議歲弊,似道怕他破壞己事,命軟監於真州地方。”

7.監獄。

《紅樓夢》第八六回:“帶去銀兩做了衙門上下使費,哥哥在監,也不大吃苦。”

羽山徐昌霖《東風化雨》第二部三六:“你是什麽意思,想叫我們騙同監的這麽多難友嗎?”

8.太陽的一種光象。指日旁似冠珥的赤雲氣。

《周禮·春官·視祲》:“掌十煇之法,以觀妖祥,辨吉兇。一曰祲,二曰象,三曰鐫,四曰監……十曰想。”

鄭玄註:“監,冠珥也。”

賈公彥疏:“謂有赤雲氣在日旁如冠耳。珥即耳也。”

II

jiàn

ㄐ〡ㄢˋ

〔《廣韻》格懺切,去鑑,見。〕

1.古代官名。多指主管監察的官員。

《商君書·禁使》:“今恃多官眾吏,官立丞、監。”

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﹝黃帝﹞置左右大監。”

《新唐書·後妃傳上·則天武皇後》:“置控鶴府,有監,有丞及主簿、錄事等,監三品。”

《宋史·席旦傳》:“新建殿中省,命為監。”

2.古代官署名稱。如牧馬監、欽天監等,其主官亦稱監或少監。

《隋書·百官誌下》:“又鹽州牧監,置監及副監。”

唐韓愈《順宗實錄三》:“閩中南朝放牧之地,畜羊馬可使孳息,請置監,訐之。”

《清史稿·職官誌二》:“陰陽生隸漏刻科,掌主譙樓直更,監以時考其術業而進退之。”

3.國子監。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任秀》:“乃以貲與張合業而北,終歲獲息倍蓰,遂援例入監。”

4.指監生。國子監生員的省稱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八回:“衙門巡商,從來沒有生、監充當的。”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七回:“等起了服,也好去小考;不然,就捐個監去下場。”

5.太監。

《史記·秦本紀》:“﹝衛鞅﹞因景監求見孝公。”

張守節正義:“監,閹人也。”

明楊珽《龍膏記·旅況》:“隻是漢庭無狗監之遊揚,北海乏孔融之賞鑒。”

《孽海花》第二七回:“這些話都是內監們私下互相傳說,還加上許多無稽的議論。”

6.量詞。用於書函。

《大金吊伐錄·事目》:“書五監,金五百萬兩。”

7.宋代的特別行政區劃名。於坑冶、鑄錢、牧馬、產鹽等地區設置。一種與府、州同級,隸屬於路;一種與縣同級,隸屬於府、州。

《宋史·太宗紀二》:“冬十月己未,詔以池州新鑄錢監為永豐監。”

《宋史·王化基傳》:“望令諸路轉運使副兼採訪之名,責以覺察州、府、軍、監長吏得失。”參閱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歷代州域形勢七·宋上》。

8.通“鑒”。鏡子。

漢賈誼《新書·胎教》:“明監所以照形也,往古所以知今也。”

9.通“鑒”。照映;明察。

《書·酒誥》:“人無於水監,當於民監。”

孔傳:“視水見己形,視民行事見吉兇。”

唐韓愈《為宰相賀雪表》:“陛下深念黎甿,屢形詞旨,神監昭達,皇情感通。”

《宋史·安燾傳》:“願陛下監之,勿使飾偏辭而為身謀者復得行其說。”

清顧炎武《日知錄·外國風俗》:“後之君子誠監於斯,則知所以勝之之道矣。”

10.通“鑒”。借鑒;參考。

《論語·八佾》:“周監於二代,郁郁乎文哉!”
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成湯監於夏桀,故主其心,而慎治之。”

《漢書·王莽傳中》:“追監前代,爰綱爰紀。”

宋司馬光《進〈資治通鑒〉表》:“監前世之興衰,考當今之得失。”

明沈德符《野獲編·內閣三·冢宰避內閣》:“富平監前事,獨引避恐後。”

11.通“鑒”。儆戒;教訓。

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《詩》曰:‘殷監不遠,在夏後之世’,亦言湯以桀為戒也。”

《晉書·孝武帝紀》:“頃者上天垂監,譴告屢彰。”

《新唐書·張文瓘傳》:“隋監未遠,不可不察。”

明皇甫汸《廣寒宮登眺》詩:“殷監良非遠,秦宮亦可哀。”
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八:“阿林保倘忌功掣肘,則玉德即其前車之監。”

12.通“嚂”。貪求。

《淮南子·齊俗篇》:“‘荊吳芬馨,以嚂其口。’‘嚂’即‘啗’字。蓋古或以‘監’為‘啗’。因即監字而加口旁耳。

《管子》作‘監’者,‘啗’之假字。”

13.姓。

春秋齊國有監止。見《史記·田敬仲完世家》。

III

kàn

ㄎㄢˋ

〔《集韻》苦濫切,去闞,溪。〕

通“闞”。

地名用字。參見“監鄉”。

阅读:1831

●監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