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為而治
【成語】:無為而治
【拼音】:wú wéi ér zhì
【解釋】:無為:無所作為;治:治理。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。原指舜當政的時候,沿襲堯的主張,不做絲毫改變。後泛指以德化民。
【出處】: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無為而治者,其舜也與?”
【示例】:故儒家主張‘恭已正南面,垂拱而治’道家主張‘~’。 ★郭沫若《十批判書·呂不韋和秦王政的批判》
【近義詞】:無為自化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賓語、定語;指以德化民
(無為而治,無為而治)
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?夫何為哉?恭己正南面而已矣。”
何晏集解:“言任官得其人,故無為而治。”
漢劉向《新序·雜事四》:“故王者勞於求人,佚於得賢。
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:“人無為則治,有為則傷;無為而治者載無也,為者不能有也;不能無為者,不能有為也。”
清王夫之《讀通鑒論·晉成帝》:“虛靜以慎守前王之法,雖聰明神武,若無有焉,此之謂無為而治。”
郭沫若《十批判書·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》:“故儒家主張‘恭己正南面,垂拱而治’,道家主張‘無為而治’。”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十三:“假若人們都像錢先生,巡警們必可以無為而治。”
阅读:148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