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
士字的筆畫:3畫;
I
shì
ㄕˋ
〔《廣韻》鉏裏切,上止,崇。〕
1.指未婚男子。
《易·歸妹》:“女承筐,無實;士刲羊,無血。無攸利。”
李道平纂疏:“曰女曰士,未成夫婦之辭。”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婦人莫不願得以為夫,處女莫不願得以為士。”
王先謙集解:“士者,未娶妻之稱。
《易》曰:‘老婦得其士夫。’郝懿行曰:‘女、士對言,如《詩》之《氓》、《易》之《大過》,當是古以士,女為未嫁娶之稱。’”清俞正燮《癸巳類稿·嗣為兄弟義》:“蓋士女夫婦兄弟婚姻俱有正名,名不正則言不順。未娶則曰士,既娶則曰夫,未嫁則曰女,既嫁則曰婦。”
2.成年男子的通稱。
《詩·周頌·載芟》:“依其在京,有依其士。”
朱熹集傳:“士,夫也。言餉婦與耕夫相慰勞也。”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毛詩中》:“依亦壯盛之貌。言農夫壯盛,足任耕作·故下文遂言‘有略其耜,俶載南畝’也。謂之士者,壯年之稱。”
3.男子的美稱。
《詩·鄭風·女曰雞鳴》:“女曰‘雞鳴’,士曰‘昧旦’。”
孔穎達疏:“士者,男子之大號。”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漸江水》:“山棲遯逸之士,谷隱不羈之民,有道則見。”
唐韓愈《送董邵南序》:“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。”
4.將領。
《老子》:“善為士者不武,善戰者不怒。”
王弼註:“士,卒之帥也。”
5.武士;兵士。
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子玉使鬥勃請戰,曰:‘請與君之士戲,君馮軾而觀之,得臣與寓目焉。’”
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故王者富民,霸者富士,僅存之國富大夫。”
楊倞註:“士,卒伍也。”
《後漢書·張奐傳》:“﹝曹節等﹞矯制使奐與少府周靖率五營士圍武。
武自殺,蕃因見害。”
唐韓愈《鄭公神道碑文》:“凡河東軍之士,與太原之氓吏,及旁九郡百邑之鰥寡,外夷狄之統於府者,聞公之薨,皆哭曰:‘吾其如何!’”
6.古代指掌管刑獄的官員。
《書·舜典》:“帝曰:‘臯陶,蠻夷猾夏,寇賊姦宄,汝作士,五刑有服。’”孔傳:“士,理官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士,即《周禮》司寇之屬。有士師、卿士等皆以士為官名。
鄭玄雲:‘士,察也,主察獄訟之事。’《月令》雲:‘命大理。’昭十四年《左傳》雲:‘叔魚攝理。’是謂獄官為理官也。”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舜發於畎畝之中,傅說舉於版築之間,膠鬲舉於魚鹽之中,管夷吾舉於士。”
趙岐註:“士,獄官也。
管仲自魯囚執於士官,桓公舉以為相國。”
唐韓愈《復讎狀》:“又《周官》曰:‘凡報仇讎者,書於士,殺之無罪。’言將復讎,必先言於官,則無罪也。”
7.古代諸侯設上士、中士、下士,“士”的地位次於大夫。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王者之制祿爵: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凡五等。諸侯之上大夫卿、下大夫、上士、中士、下士,凡五等。”
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諸侯春、秋受職於王以臨其民,大夫、士日恪位著以儆其官,庶人、工、商各守其業以共其上。”
漢桓寬《鹽鐵論·刺復》:“官得其人,人任其事,故官治而不亂,事起而不廢,士守其職,大夫理其位,公卿總要執凡而已。”
唐韓愈《改葬服議》:“古者諸侯五月而葬,大夫三月而葬,士逾月。”
8.卿士。泛稱諸侯臣僚、各級官吏。
《書·秦誓》:“嗟,我士,聽無譁。”
孔傳:“誓其群臣,通稱士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士者,男子之大號,故群臣通稱之。”
《詩·大雅·文王》:“殷士膚敏,祼將於京。”
毛傳:“殷士,殷侯也。”
《儀禮·喪服》:“公士大夫之眾臣,為其君布帶繩屨。”
鄭玄註:“士,卿士也。”
賈公彥疏:“雲‘士,卿士也’者,以其在公之下、大夫之上,尊卑當卿之位,故知是卿士也。”
《管子·八觀》:“鄉毋長遊,裏毋士舍。”
尹知章註:“士謂裏尉,每裏當置舍使尉居焉。”
9.智者、賢者。後泛指讀書人,知識階層。
《儀禮·喪服》:“父母何筭焉?都邑之士,則知尊禰矣。”
賈公彥疏:“士下對野人,上對大夫,則此士所謂在朝之士,並在城郭士民知義禮者,總謂之為士也。”
《公孫龍子·跡府》:“寡人甚好士,而齊國無士,何也?”
《漢書·食貨誌上》:“士農工商,四民有業。學以居位曰士,闢土殖穀曰農,作巧成器曰工,通財鬻貨曰商。”
明馬中錫《罪言》:“得士者昌,失士者亡。”
清鄒容《革命軍》第二章:“中國人群,向分為士農工商。士為四民之首,曰士子,曰讀書人。”
10.軍人的一級,在尉以下。如:上士;中士;下士。
11.對人的美稱。
蔣子龍《喬廠長上任記》:“憂國憂民之士不少。”如:女士;人士。
12.指某些技術人員。如:醫士;護士;助產士。
13.通“仕”。做官。
《周禮·地官·載師》:“以宅田、士田、賈田任近郊之地。”
鄭玄註:“士讀為仕。仕者亦受田,所謂圭田也。”
14.通“恃”。依靠;憑藉。
銀雀山漢墓竹簡《孫臏兵法·見威王》:“孫子見威王,曰:‘夫兵者,非士恒勢也。此先王之傅道也。’”
15.姓。
春秋晉有士會、士燮。見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及《成公二年》。
II
shì
ㄕˋ
〔《集韻》上史切,上止,禪。〕
通“事”。
1.事情;職事。
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子曰:‘富而可求也,雖執鞭之士,吾亦為之。’”邢昺疏:“若富貴而於道可求者,雖執鞭賤職我亦為之。”
《管子·君臣上》:“官謀士,量實義美,匡請所疑。”
尹知章註:“士,事也。官各謀其職事也。”
2.任事;治事。
《書·康誥》:“侯甸男邦采衛,百工播民和,見士於周。”
孫星衍疏:“士者,《詩》傳雲事也。言百官布列,民皆和悅,效事於周。”
3.從事。
《詩·豳風·東山》:“我徂東山,慆慆不歸,我來自東,零雨其濛;我東曰歸,我心西悲,制彼裳衣,勿士行枚。”
毛傳:“士,事。”
孔穎達疏:“言敵皆前定,未嘗銜枚與戰也。”
阅读:325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