騷然
(騷然,騷然)
1.擾亂貌;動蕩不安貌。
《漢書·嚴助傳》:“夫以眇眇之身,託於王侯之上,內有饑寒之民,南夷相攘,使邊騷然不安,朕甚懼焉。”
唐李華《詠史》之四:“幕府功未立,江湖已騷然。”
宋蘇舜欽《太子太保韓公行狀》:“諸邑日有剽劫,民情騷然。”
魯迅《偽自由書·從幽默到正經》:“不幸東省淪陷,舉國騷然。”
2.紛雜貌。
漢劉向《說苑·君道》:“開其道路,察而用之;尊其位,重其祿,顯其名。則天下之士,騷然舉足而至矣。”
3.風動貌。
宋蘇軾《減字木蘭花》詞之十序:“時余為郡,一日屏騎從過之,松風騷然,順指落花求韻,余為賦此。”
4.淒清貌。
宋林逋《壽陽城南寫望懷歷陽》詩:“吟罷騷然略迴首,歷陽詩社久離群。”
阅读:136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