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
需字的筆畫:14畫;
I
xū
ㄒㄩ
〔《廣韻》相俞切,平虞,心。〕
1.等待。
《易·需》:“需,須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是需,待之義,故雲需,須也。”
宋洪邁《夷堅乙誌·楊戩二怪》:“小童入報:‘有女子往來室中。’妻遽出視之……需戩歸,責之曰:‘買妾屏處,顧不使我知。’”清黃宗羲《子劉子行狀》:“簡卒節餉,修其政刑,而威信布之。需之數月,未有不望風束甲者。”
2.遲疑;觀望。
《左傳·哀公六年》:“需,事之下也。”
杜預註:“需,疑也。”
楊伯峻註:“諸大夫且謀逐除高國,因勸高國盡滅諸大夫,遲疑等待乃下策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附會》:“率故多尤,需為事賊。”
3.供養;給用。
《易·序卦》:“物稚不可不養也,故受之以需,需者飲食之道也。”
《宋史·高定子傳》:“長寧地接夷獠,公家百需皆仰淯井鹽利。”
4.需要。
北齊劉晝《新論·薦賢》:“國之需賢,譬車之恃輪,猶舟之倚楫也。”
明高啟《贈楊滎陽》詩:“君才適時需,正若當暑扇。”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》:“也無需在作品的後面有意地插一條民族革命戰爭的尾巴。”
5.需索,勒索。
《元史·太宗紀》:“復遣李國昌使宋需糧。”
明陳與郊《昭君出塞》:“隻為前日毛延壽,指寫丹青,遍需金帛。”
6.需要的東西。
《元史·成宗紀二》:“詔諸王、駙馬及有分地功臣戶,居上都、大都、隆興者,與民均納供需。”
7.應該;必然。
清王韜《原道》:“儒者本無所謂教,達而在上,窮而在下,需不能出此範圍。”
8.六十四卦之一。乾下坎上。
II
nuò
ㄋㄨㄛˋ
〔《集韻》奴亂切,去換,泥。〕
〔《字彙補》乃個切〕
懦弱;畏怯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輈人》:“行數千裏,馬不契需。”
鄭玄註引鄭司農曰:“需讀為畏需之需。”
《墨子·號令》:“當術需敵,離地,斬。”
孫詒讓間詁:“需讀為懦……需敵,謂卻敵也。”
漢王符《潛夫論·巫列》:“且夫以君畏臣,以上需下,則必示弱而取陵,殆非致福之招也。”
III
ru·n
ㄖㄨㄢˇ
柔軟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鮑人》:“欲其柔滑而腛脂之,則需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需,人兗反。”
阅读:120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