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舞
古代帝王用於祭祀天地、祖先及朝賀、宴享的舞蹈。分文、武兩大類。文舞的舞者左手執籥,右手執翟。武舞的舞者手執朱幹、玉戚等兵器。起源於周,以後歷代均有增刪修訂,以歌頌本朝的文治武功。
三國魏曹丕《於譙作》詩:“獻酬紛交錯,雅舞何鏘鏘。”
晉陸雲《為顧彥先贈婦》詩之二:“西城善雅舞,總章饒清彈。”
宋郭茂倩《樂府詩集·舞曲歌辭序》:“雅舞者,郊廟朝饗所奏文、武二舞是也。古之王者,樂有先後,以揖讓得天下,則先奏文舞;以征伐得天下,則先奏武舞;各尚其德也。
黃帝之《雲門》,堯之《大鹹》,舜之《大韶》,禹之《大夏》,文舞也;殷之《大濩》,周之《大武》,武舞也。
周存六代之樂,至秦惟餘《韶》、《武》;漢魏以後,鹹有改革,然其所用,文武二舞而已,名雖不同,不變其舞。故《古今樂錄》曰:‘自周以來,惟改其辭,示不相襲,未有變其舞者也。’……自漢已後,又有廟舞,各用於其廟。凡此皆雅舞也。”
阅读:129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