豎子
(豎子,豎子)
1.童僕。
《莊子·山木》:“故人喜,命豎子殺雁而烹之。”
郭慶藩集釋:“豎子,童僕也。”
清周中孚《鄭堂劄記》卷三:“《荀子·仲尼篇》雲:仲尼之門人,五尺之豎子。”
2.指小孩。
《左傳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醫於秦。
秦伯使醫緩為之。未至,公夢疾為二豎子,曰:‘彼良醫也。懼傷我,焉逃之。’”
《隸釋·漢安平相孫根碑》:“呱呱豎子,號咷失聲。”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治家》:“笞怒廢於家,則豎子之過立見;刑罰不中,則民無所措手足。”
3.對人的鄙稱。猶今言“小子”。
《戰國策·燕策三》:“荊軻怒,叱太子,曰:‘今日往而不反者,豎子也!’”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亞父受玉鬥,置之地,拔劍撞而破之,曰:‘唉!豎子不足與謀!’”明沈采《千金記·入關》:“那無知豎子,激得我怒氣填胸。”
阅读:168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