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鴆止渴

ok8.org > 成語大全 > 飲鴆止渴

【成語】:飲鴆止渴

【拼音】:yǐn zhèn zhǐ kě

【解釋】:鴆:傳說中的毒鳥,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。喝毒酒解渴。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不顧嚴重後果

【出處】:《後漢書·霍谞傳》:“譬猶療饑於附子,止渴於鴆毒,未入腸胃,已絕咽喉。”

【示例】:楊嗣昌的加征練餉辦法是使朝廷~。 ★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三十二章

【近義詞】:饑不擇食、急功近利

【反義詞】:從長計議
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人的方法不對

【英文】:drinking poison to quench thirst

【日文】:毒酒(どくしゅ)を飲(の)んで渇(かわ)きをいやす。後(あと)の禍(わざわ)いを考(かんが)えず危(あぶ)ない橋(はし)を渡(わた)る

【德文】:Gift trinken,um den Durst zu stillen

【成語故事】:東漢時期州郡長官宋光為人正直,秉公辦案,得罪了皇親國戚,被誣陷入獄,他的外甥決定為舅舅伸冤,就在申辯信中寫道:“宋光不會冒死去篡改詔書,那樣做無異於飲鴆止渴。”大將軍梁商看中霍的才識就親自向皇帝匯報救了宋光

(飲鴆止渴,飲鴆止渴)

毒酒解渴。比喻隻圖解決目前的困難不顧後患。語本《後漢書·霍諝傳》:“譬猶療飢於附子,止渴於酖毒,未入腸胃,已絕咽喉。”

茅盾《三人行》:“少爺出身的你不知道窮人的艱難;借印子錢,飲鴆止渴,也是沒有法子呀!”亦作“飲鴆解渴”。中國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義清方檔案·清吏條陳》:“此時危急情形,等於然眉,若再恃新軍保衛,無異飲鴆解渴,其危險不忍言者。”

阅读:3658

●飲鴆止渴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