赫
赫字的筆畫:14畫;
I
hè
ㄏㄜˋ
〔《廣韻》呼格切,入陌,曉。〕
1.紅色鮮明貌。
《詩·邶風·簡兮》:“赫如渥赭,公言賜爵。”
毛傳:“赫,赤貌。”
三國魏何晏《景福殿賦》:“桁梧複叠,勢合形離。赩如宛虹,赫如奔螭。”
2.引申謂映照,映紅。
南朝梁江淹《陸東海譙山集》詩:“輕風曖長嶽,雄虹赫遠峰。”
唐儲光羲《效古》詩之二:“赬霞燒廣澤,洪曜赫高丘。”
3.明亮。
《荀子·天論》:“故日月不高,則光暉不赫。”
明劉基《郁離子·不韋不智》:“驕陽赫而不吾灼,寒露零而不吾淒。”
4.指威嚴明察。
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皇矣上帝,臨下有赫。”
朱熹集傳:“赫,威明也。”
明羅日褧《鹹賓錄·南夷誌一·百花》:“故得天鑒孔彰,帝臨有赫。”
5.顯赫;顯耀。
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:“以赫厥靈,上帝不寧。”
毛傳:“赫,顯也。”
三國魏阮籍《采薪者歌》:“留侯起亡虜,威武赫荒夷。”
晉陸雲《大將軍宴會被命作詩》:“神風潛駭,有赫茲威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青鳳》:“次日,莫三郎果至,鏤膺虎韔,僕從甚赫。”
6.盛大;興盛。
《詩·商頌·那》:“於赫湯孫,穆穆厥聲。”
《文選·宋玉〈高唐賦〉》:“巫山赫其無疇兮,道互折而曾累。”
李善註:“赫然,盛貌。”
漢韋孟《諷諫》詩:“於赫君子,庶顯於後。”
唐王績《過漢故城》詩:“何其赫隆盛,自謂保靈長。曆數有時盡,哀平嗟不昌。”
7.炎熱熾盛貌。
南朝宋鮑照《代苦熱行》:“赤阪橫西阻,火山赫南威。”
南朝梁江淹《翡翠賦》:“熱風翕而起濤,丹氣赫而為暑。”
8.奮發貌。
《逸周書·武寤》:“王赫奮烈,八方鹹發。”參見“赫然”。
9.盛怒貌。參見“赫斯”、“赫怒”。
10.割裂;支解。
《後漢書·禮儀誌中》:“赫女軀,拉女幹,節解女肉,抽女肺腸。”
11.通“嚇”。恐嚇;恫嚇。
唐韓愈《上襄陽於相公書》:“憚赫若雷霆,浩汗若河漢。”
宋王明清《揮麈後錄》卷三:“恐赫天下。”
12.物理學名詞“赫茲”的簡稱。如:千赫;兆赫。
13.姓。
《通誌·氏族略四》引漢應劭《風俗通》:“﹝赫氏﹞赫胥氏之後也。”
《醒世恒言·赫大卿遺恨鴛鴦絛》有赫應祥。
II
xì
ㄒ〡ˋ
〔《字彙》興逆切〕
義未詳。
III
xià
ㄒ〡ㄚˋ
〔《集韻》虛訝切,去禡,曉。〕
通“嚇”。
嚇唬;使害怕。
《詩·大雅·桑柔》:“既之陰女,反予來赫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本亦作‘嚇’,鄭許嫁反,《莊子》雲‘以梁國嚇我’是也。”
《前漢書平話》卷中:“遺金收趙,修書赫燕。”
《三遂平妖傳》第六回:“一路上驚赫我許多言語,強要我做老婆討房歇。”
阅读:239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