詭說
(詭說,詭說)
1.辯說之辭。
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能設詭說解患於圍城,輕爵祿,樂肆誌。作《魯仲連鄒陽列傳》。”
2.虛妄之辭。
宋蘇舜欽《上集賢文相書》:“始者,禦史府與杜少師、範南陽有語言之隙,其勢相軋,內不自平,遂煽造詭說,上惑天聽。”
《清史稿·選舉誌三》:“時文徒空言,不適於用,墨卷房行,輾轉抄襲,膚詞詭說,蔓衍支離,茍可以取科第而止。”
3.謊騙;假說。
《後漢書·逸民傳·井丹》:“信陽侯陰就,光烈皇後弟也,以外戚貴盛,乃詭說五王,求錢千萬,約能致丹,而別使人要劫之。”
《新唐書·藩鎮傳·朱滔》:“戍還,乃謀奪泚兵,詭說曰:‘天下諸侯未有朝者,先至,可以得天子意,子孫安矣。’”
《東周列國誌》第五四回:“魏錡還營,詭說‘楚王不準講和,定要交鋒,決一勝負’。”
阅读:144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