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
微字的筆畫:13畫;
wēi
ㄨㄟ
〔《廣韻》無非切,平微,微。〕
1.隱匿;隱藏。
《書·洪範》:“乂用昏不明,俊民用微,家用不寧。”
孔傳;“治闇賢隱,國家亂。”
《左傳·哀公十六年》:“白公奔山而縊,其徒微之。”
杜預註:“微,匿也。”
三國魏劉劭《人物誌·體別》:“樸露徑盡,質在中誠,失在不微。”
宋葉適《翰林醫痊王君墓誌銘》:“大受讀書能文,又以其先大家,多衣冠顯人,特君發憤於庸醫為之耳,頗微其事,故今所記者僅數事。”
2.精深;奧妙。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處一之危,其榮滿側;養一之微,榮矣而未知。”
楊倞註:“微,精妙也。”
漢桓寬《鹽鐵論·刑德》:“法之微者,固非眾人之所知也。”
晉葛洪《抱樸子·任命》:“道靡遠而不究,言無微而不研。”
宋戴埴《鼠璞·麥秀黍離之歌》:“箕子之歌簡而直,周人之詩微而婉。”
清全祖望《劉繼莊傳》:“則天地相應之變遷,可以求其微矣。”
3.小;細;少。
《易·繫辭下》:“幾者動之微。”
孔穎達疏:“初動之時,其理未著,唯纖微而已。”
《孟子·公孫醜上》:“子夏、子遊、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,冉牛、閔子、顏淵則具體而微。”
趙岐註:“微,小也。”
《禮記·祭義》:“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。”
鄭玄註:“微,猶少也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物色》:“微蟲猶或入感,四時之動物深矣。”
唐王昌齡《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》詩:“石溪流已亂,苔徑人漸微。”
清嚴有禧《漱華隨筆·賀相國》:“天下事皆起於微,成於慎。微之不慎,星火燎原,蟻穴潰堤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增田涉》:“小說的書款不必寄來,數目極微。”
4.衰微;衰弱;衰敗。
《論語·季氏》:“祿之去公室五世矣,政逮於大夫四世矣,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。”
《漢書·藝文誌》:“周室既微,載籍殘缺。”
唐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毛血日益衰,誌氣日益微。”
宋曾鞏《移滄州過闕上殿劄子》:“天寶以還,綱紀微矣。”
清徐士鑾《宋艷·果報》:“然李馬二姓,亦以此遂微,今皆物故。”
林海音《城南舊事·惠安館傳奇三》:“你的身子微,孩子哭,在你身邊吵,我抱到我屋去了。”
5.指日月虧損不明。
《詩·邶風·柏舟》:“日居月諸,胡叠而微?”鄭玄箋:“微謂虧傷也。”
《詩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彼月而微,此日而微,今此下民,亦孔之哀。”
《國語·越語下》:“天道皇皇,日月以為常,明者以為法,微者則是行。”
韋昭註:“明謂日月盛滿時,微謂虧損薄蝕時。”
6.貧賤;卑下。
《書·舜典序》:“虞舜側微。”
孔穎達疏:“不在朝廷謂之側,其人貧賤謂之微。”
《史記·外戚世家》:“兩人所出微,不可不為擇師傅賓客。”
《宋書·彭城王劉義康傳》:“府門每旦常有數百乘車,雖復位卑人微,皆被引接。”
唐李復言《續幽怪錄·李衛公靖》:“衛國公李靖微時,常射獵霍山中。”
宋嶽飛《奏乞出師劄子》:“臣一介賤微,寵榮超躐,有踰涯分。”
清嚴有禧《漱華隨筆·金丞相》:“參軍雖微,朝廷官也,吾敢不敬!”
7.伺察;偵察。
《管子·勢》:“順於天,微度人。”
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使人微得趙綰等姦利事,召案綰臧,綰臧自殺。”
清周亮工《書戚三郎事》:“江陰城陷,微戮抗命者。”
8.暗暗;悄悄。
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下》:“季辛與爰騫相怨。
司馬喜新與季辛惡,因微令人殺爰騫。”參見“微逆”。
9.稍;略。
《漢書·翟方進傳》:“時方進新為丞相,陳鹹內懼不安,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觀其意,微自解說。”
《魏書·裴叔業傳》:“﹝裴藹之﹞性輕率,好琴書,其內弟柳諧善鼓琴,藹之師諧而微不及也。”
宋王安石《車螯》詩之二:“自非身有求,不敢微啟唇。”
清吳焯《〈滹南遺老集〉跋》:“又按集內詩與《中州集》本句微有不同,覺《中州》之為善。”
巴金《寒夜》二七:“他覺得口乾,便走去拿茶壺,倒了杯微溫的白開水來喝。”
10.非,不是。
《詩·邶風·柏舟》:“微我無酒,以敖以遊。”
毛傳:“非我無酒。”
《韓詩外傳》卷六:“微悁而勇若悁者,可乎?”宋沈作哲《寓簡》卷七:“惟達者能通性命之情,微聖人孰知死生之說。”
11.無,沒有。
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微管仲,吾其被髮左衽矣。”
《國語·周語中》:“微我,晉不戰矣!”韋昭註:“微,無也。”
《晉書·列女傳論》:“一朝辭漢,曾微戀舊之情。”
南朝梁蕭統《〈文選〉序》:“增冰為積水所成,積水曾微增冰之凜。”
宋嶽珂《桯史·周益公降官》:“國皆曰殺,雖微可恕之情,耄不加刑,姑用惟輕之典。遂令衰朽,亦與生金。”
清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八》:“微夢良弼之高宗,則築巖之胥靡耳。”
12.不僅,不獨。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槐西雜誌四》:“此罪至重,微我難解脫,即釋迦牟尼,亦無能為力也。”參見“微獨”。
13.小腿生濕瘡。
《爾雅·釋訓》:“既微且尰。骭瘍為微,腫足為尰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微,字書作癓,《三蒼》雲:足創。”參見“微尰”。
14.通“尾”。
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日中,星鳥,以殷中春。其民析,鳥獸字微。”
裴駰集解:“乳化曰字。
《尚書》‘微’作‘尾’字。
《說(文)》雲‘尾,交接也。’”
15.通“徽”。美,善。
《後漢書·班固傳》:“慝亡迥而不泯,微胡瑣而不頤。”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餘編·後漢書》:“微讀曰徽,《爾雅》曰:‘徽,善也。’《立政》:‘予旦已受人之徽言。’《漢石經》徽作微。是微與徽通……言惡者無遠不滅,善者無小人不養也。”
16.通“徽”。標誌。參見“微職”。
17.通“溦”。谷與瀆溝通。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濟水二》:“《爾雅》曰:‘水草交曰湄,通谷者微。’”按,今本《爾雅·釋丘》作“谷者溦”。
18.古代表示氣象、節令變化的時間單位。五日為一微。
《易緯乾鑿度》卷上:“天氣三微而成一著,三著而成一體。”
鄭玄註:“五日為一微,十五日為一著,故五日有一候,十五日成一氣也。”
北周庾信《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鬥升表》:“四分既明,三微且定。”
19.小數名。長度為一寸的百萬分之一,圜度為一秒的六十分之一。參閱清聖祖《數理精薀·度量權衡》。
20.詞頭。表示主單位的百萬分之一。參見“微法拉”。
21.詞頭。表示微小、短。參見“微波”。
22.詞頭。表示極其靈敏。參見“微音器”。
23.古國名。
商代微子的封地,在今山西潞城縣東北。
24.古國名。
商周時西南夷之國,曾和周武王會師討紂,地約在今四川巴縣。
25.姓。
春秋時魯有大夫微虎。
阅读:435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