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隱

隱字的筆畫是:11畫

簡體隱字的筆畫:11畫;繁體隱字筆畫:16畫。

(隱,隱)

I

y·n

〡ㄣˇ

〔《廣韻》於謹切,上隱,影。〕

1.隱蔽;隱藏。

《易·坤》:“天地變化,草木蕃,天地閉,賢人隱。”

巴金《家》十:“他看見她們逼近了,便轉身向裏走去,把身子隱在梅樹最多的地方。”

2.掩蔽;掩護。

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:“昔帝鴻氏有不才子,掩義隱賊,好行兇德。”

楊伯峻註:“意謂掩蔽仁義,包庇姦賊。”

漢趙曄《吳越春秋·闔閭內傳》:“群盜攻之,以戈擊王頭,大夫尹固隱王以背受之。”

3.隱諱;隱瞞。

《論語·子路》:“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。”

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列侯諸將無敢隱朕,皆言其情。”

《舊唐書·徐彥伯傳》:“夫不可言而言者曰狂,可言而不言者曰隱。”

宋蘇軾《上神宗皇帝書》:“一牛之失,則隱而不言;五羊之獲,則指為勞績。”

4.精深;微妙。
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探賾索隱,鉤深致遠。”

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論》:“《春秋》推見至隱,《易》本隱之以顯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李奇曰:‘隱,猶微也。言其義彰而文微,若隱公見弒,而經不書,諱之。’韋昭曰:‘推見事至於隱諱,謂若晉文召天子,經言“狩河陽”之屬。’”

5.燈或火熄滅。

南朝梁沈約《麗人賦》:“響羅衣而不進,隱明燈而未前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人妖》:“田便燃燭,展衾,讓女先上床,己亦脫衣隱燭。”

6.隱沒。

張天翼《包氏父子》三:“太陽光又隱了下去,郭純就去把淡綠的窗檔子拉開一下。”

7.隱居。

《易·乾》:“龍德而隱者也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聖人有龍德隱居者也。”

《史記·樊酈滕灌列傳》:“﹝樊噲﹞以屠狗為事,與高祖俱隱。”

宋王讜《唐語林·德行》:“文中子隋末隱於白牛谿,著《王氏六經》。”

章炳麟《謝本師》:“爾好德,不事科舉,好隱,則為梁鴻、韓康可也。”

8.指隱居的人。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歸心》:“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,隱有讓王辭相避世山林。”

王利器集解:“盧文弨曰:‘《莊子》有《讓王篇》。辭相,如顏闔、莊周之輩皆是。’”

《宋書·隱逸傳·周續之》:“時彭城劉遺民遁跡廬山,陶淵明亦不應徵命,謂之尋陽三隱。”

王闓運《鄒漢勛傳》:“貪夫殉身,聖亦保之;烈士殉名,隱亦好之。”

9.幽靜。參見“隱深”。

10.窮。

《荀子·宥坐》:“今夫子累德積義懷美,行之日久矣,奚居之隱也。”

楊倞註:“隱,謂窮約。”

11.憂傷;疾苦。

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》:“孰能思而不隱兮,照彭鹹之所聞。”

王逸註:“隱,憂也。”

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是先王非務武也,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。”

漢蔡邕《京兆樊惠渠頌》:“勤恤人隱,悉心政事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元成宗大德八年》:“以災異故,詔天下恤民隱,省刑罰。”

12.哀憐;同情。
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,則牛羊何擇焉?”趙岐註:“隱,痛也。”

楊伯峻註:“哀痛,可憐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漢武帝元光二年》:“今邊境數驚,士卒傷死,中國槥車相望,此仁人之所隱也。”

胡三省註:“隱,惻也。”

《封神演義》第二十回:“懇祈恩臺大開慈隱,法外施仁。”

13.審核;審度。

《書·盤庚下》:“邦伯師長,百執事之人,尚皆隱哉。”

孔穎達疏:“隱,謂隱審也。”

《管子·禁藏》:“是故君子上觀絕理者以自恐也,下觀不及者以自隱也。”

尹知章註:“隱,度也。”

14.用同“穩”。安穩,穩定。

《楚辭·九章·抽思》:“超回誌度,行隱進兮。”

洪興祖補註引《說文》:“隱,安也。”

唐杜甫《投簡梓州幕府兼簡韋十郎官》詩:“幕下郎官安隱無?從來不奉一行書。”

仇兆鰲註:“隱,烏袞切,一作穩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唐玄宗天寶十四載》:“祿山踞床微起,亦不拜,曰:‘聖人安隱。’”胡三省註:“隱,讀曰穩。

唐帖多有寫‘穩’字為‘隱’字者。”

15.威重貌。

《後漢書·吳漢傳》:“吳公差彊人意,隱若一敵國矣。”

李賢註:“隱,威重之貌。”

宋蘇軾《賜保寧軍節度使馮京進奉賀興龍節並冬節詔》:“卿坐鎮全魏,隱若長城。”

16.宏大。參見“隱虹”。

17.隱秘之事;私處。

《新唐書·李勉傳》:“汴州水陸一都會,俗厖錯,號難治。勉摧姦決隱為有名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人妖》:“村人竊共疑之;集村媼隔裳而探其隱,群疑乃釋。”

18.隱語,謎語。

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齊威王之時喜隱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喜隱謂好隱語。”
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諧隱》:“讔者,隱也。”

範文瀾註:“讔,廋辭也,字本作隱。”

朱光潛《詩論·詩與諧隱》:“文字遊戲不外三種……第二種是用文字捉迷藏,通常叫做‘迷’或‘隱’。”

19.指用隱語暗示。

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大司馬禦座,而與王隱曰:‘有鳥止南方之阜,三年不翅,不飛不鳴,嘿然無聲,此為何名?’”漢劉向《說苑·正諫》:“臣不能為樂,臣善隱。”

20.短墻。
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乃出豹而閉之,督戎從之。踰隱而待之,督戎踰入,豹自後擊而殺之。”

杜預註:“隱,短墻也。”

清袁枚《隨園隨筆·三傳多古字》:“短牆曰隱。”

21.琴上之飾。

《文選·枚乘〈七發〉》:“孤子之鉤以為隱,九寡之珥以為約。”

李善註:“桓子《新論》曰:‘琴隱長四十五分。’《字書》曰:‘約亦的字也,都狄切。的,琴徽也。’”張銑註:“隱,琴上飾。”

22.通“偃”。堵塞。

《管子·輕重甲》:“請以令隱三川,立員都,立大舟之都。”

馬非百新詮:“謂下令築堤壅三川之水而立為員都也。”

23.通“偃”。仰臥。

《墨子·公孟》:“告子為仁,譬猶跂以為長,隱以為廣。”

孫詒讓間詁:“畢雲:隱,《文選》註引作偃。隱、偃音相近,亦通。言企足以為長,仰身以為廣。偃,猶仰。”

24.通“偃”。猶歇息。

清俞樾《群經平議·國語一》:“隱武事”:“隱,當讀為偃。

《漢書古今人表》‘徐隱王’,師古註曰:即偃王也。是隱、偃古通用字。”參見“隱武”。

25.通“殷”。盛多。參見“隱賑”。

26.通“殷”。震動。

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車騎雷起,隱天動地。”按,《文選·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》作“殷天動地”。

郭璞註:“殷,猶震也。”

27.姓。

三國吳有隱蕃。見《三國誌·吳誌·孫登傳》裴松之註引《吳書》。

II

yìn

〡ㄣˋ

〔《廣韻》於靳切,去焮,影。〕

1.依據;憑依。

《管子·弟子職》:“亦有據膝,毋有隱肘。”

郭沫若等集校:“隱謂憑也。”

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其坎深不至於泉,其歛以時服,既葬而封,廣輪揜坎,其高可隱也。”

鄭玄註:“隱,據也。封可手據,謂高四尺。”

2.築,擊。

《漢書·賈山傳》:“隱以金椎,樹以青松。”

顏師古註引服虔曰:“隱,築也。以鐵椎築之。”

《文選·曹植〈七啟〉》:“形不抗手,骨不隱拳。”

李善註引服虔《漢書》註:“隱,築也。”

阅读:1029

●隱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