朦
朦字的筆畫:17畫;
méng
ㄇㄥˊ
〔《廣韻》莫紅切,平東,明。〕
〔《廣韻》莫孔切,上董,明。〕
1.微明貌。參見“朦朧”、“朦朦”。
2.模糊不明貌。參見“朦朣”、“朦鬱”。
3.迷糊,迷惘。
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二本第二摺:“覷他雲鬟低墜,星眼微朦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四回:“戴勤家的經這一問,一時倒朦住了。”參見“朦朦”。
4.愚昧。參見“朦狡”。
5.遮掩;掩蔽。
南朝梁簡文帝《旦出興業寺講詩》:“由來六塵縛,宿昔五纏朦。”
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四摺:“大師也難學,把一個發慈悲的臉兒來朦著。”
6.蓋過;超過。
《敦煌變文集·王昭君變文》:“蒲桃未必朦春酒,氈帳如何及綵緯。”一本作“勝”。
7.蒙騙,蒙混。
清黃六鴻《福惠全書·錢穀·戶口總催稅》:“糧胥具有保結,自不敢任意以少增多,以欠作完,朦官取咎。”徐珂《清稗類鈔·度支·粵東稅契》:“州縣官臨交卸時,祗求有契來稅,不問真偽,不論年月,來者不拒,即予印發。迨朦印後,因此纏訟,轇轕不清。”
8.矇,目盲。亦指一時失明。
清嚴有禧《漱華隨筆·漢陽生》:“自是每入場,雙目輒朦然不見,出則如舊。”
王西彥《麻舅舅丟掉一隻胳膊》:“裏面很黯黑,叫小清的眼睛朦了一陣。”參見“朦瞽”。
9.猶翳。目疾引起的障膜。
老舍《二馬》第三段七:“眼珠上橫著些血絲兒,下面還堆著一層黃不唧的朦。”
阅读:143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