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衣

衣字的筆畫:6畫;

I

〔《廣韻》於希切,平微,影。〕

1.上衣。

《詩·邶風·綠衣》:“綠衣黃裳。”

毛傳:“上曰衣,下曰裳。”

漢揚雄《法言·修身》:“惜乎衣未成而轉為裳也。”

清吳趼人《俏皮話·背心》:“凡為衣者,襟、袖、領、褉,缺一不可;汝之生像,本不完全,乃欲得完全名字乎?”

2.泛指衣服。

《詩·豳風·七月》:“無衣無褐,何以卒歲!”唐韓愈《醉後》詩:“淋灕身上衣,顛倒筆下字。”

柳亞子《寄潁若》詩:“低徊別具滄桑淚,才說開天已滿衣。”

3.引申指遮蔽身體局部的東西。

《左傳·哀公十五年》:“閏月,良夫與大子入,舍於孔氏之外圃。昏,二人蒙衣而乘,寺人羅禦,如孔氏。”

楊伯峻註:“《禮記·內則》:‘女子出門,必擁蔽其面。’下文雲‘稱姻妾以告’,則知蒙衣蓋以巾蒙頭偽裝為婦人。說見李貽德《輯述》。”

《說文·糸部》:“褲,脛衣也。”

《晉書·惠帝紀》:“行次新安,寒甚,帝墮馬傷足,尚書高光進面衣,帝嘉之。”

4.蒙覆在器物或自然物表面的東西。

《禮記·樂記》“名之曰建櫜”漢鄭玄註:“兵甲之衣曰櫜。”

唐雍陶《罷還邊將》詩:“新鷹飽肉唯閒獵,舊劍生衣懶更磨。”

唐皎然《答蘇州韋應物郎中》詩:“書衣流埃積,硯石駮蘚生。”

宋蘇舜欽《舟行有感》詩:“天陰鳥自語,水落岸生衣。”

陸宗達《說文解字通論》第三章一:“‘解衣耕’是一種耕種的方法,‘衣’指地的表皮,不是衣裳之衣。”如:墻衣;炮衣。

5.包裹在藥丸外面或浮在某些食物表面的東西。
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笨麯並酒》:“三七日麯成,打破看,餅內乾燥,五色衣成,便出曝之。”

金元好問《續夷堅誌·延壽丹》:“每一兩,作十二丸子,勿令有劑縫。或硃砂,或水銀,為衣,不為衣亦可。”

茅盾《子夜》十七:“那杯子裏的熱牛奶剛剛結起一張薄薄的衣。”如:糖衣。

6.指胞衣。

《齊民要術·雜說》“取蟾蜍及東行螻蛄”原註:“螻蛄有刺,治去刺,療產婦難生,衣不出。”

明馬愈《馬氏日抄·番藥》:“阿息兒,狀如地骨皮,治婦人產後衣不下。”

7.指鳥類的羽毛。

唐陸龜蒙《奉和襲美二遊詩·任詩》:“魚驚尾半紅,鳥下衣全碧。”

宋陸遊《小園獨立》詩:“新泥添燕戶,細雨濕鶯衣”。

8.指果實的皮、膜及表面的霜粉。

五代宋齊丘《陪遊鳳皇臺獻詩》:“金桃帶葉摘,綠李和衣嚼。”

宋莊季裕《雞肋編》卷上:“京師賣生果,凡李子必摘其蒂,不敢觸其實,必留上衣令勃勃然,人方以新而為好,至食者須雪去之。”

9.殷代祭祀名。參閱王國維《觀堂集林·殷蔔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》。

10.通“依”。

《書·康誥》:“今民將在祗遹乃文考,紹聞衣德言。”

孔傳:“繼其所聞,服行其德言,以為政教。”

孫星衍疏:“衣同依……言今之人將在敬述文王,繼其舊聞,依其德言。”

南朝宋鮑照《蒜山被始興王命作》詩:“美哉物會昌,衣道服光猷。”

《太平廣記》卷三四六引唐李復言《續玄怪錄·錢方義》:“方義家居華州,女兄衣佛者亦在此。”

11.通“殷”。

《禮記·中庸》:“壹戎衣而有天下。”

鄭玄註:“衣讀如殷,聲之誤也。

齊人言殷,聲如衣。

虞、夏、商、周氏者多矣,今姓有衣者,殷之胄與。‘壹戎殷’者,壹用兵伐殷也。”

郭沫若《奴隸制時代·殷代是奴隸制》:“根據蔔辭的記載看來,殷人自己自始至終都稱為商而不自稱為殷的。在周初的銅器銘文中才稱之為殷,起先是用‘衣’字,後來才定為殷。”

12.姓。

元代有衣氏。見《元史·列女傳二》。

II

〡ˋ

〔《廣韻》於既切,去未,影。〕

1.穿(衣服)。

《莊子·盜跖》:“不耕而食,不織而衣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秦昭襄王五十二年》:“衣三屬之甲,操十二石之弩。”

張難先《湖北革命知之錄·都督府之組織設施及人選》:“都督衣軍服,由文武百寮擁護出府。”

2.謂給人穿上衣服。

《詩·小雅·斯幹》:“乃生男子,載寢之床,載衣之裳,載弄之璋。”

《新唐書·孫伏伽傳》:“近太常假民裙襦五百稱,以衣妓工,待玄武門遊戲。”
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異犬》:“騎者憐其遭,衣而送之家。”

3.覆蓋。

《易·繫辭下》:“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。”

《漢書·劉向傳》引此文,顏師古註:“厚衣之以薪,言積薪以覆之也……衣音於既反。”

4.引申為裹紮。

唐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狀》:“裂裳衣瘡,手註善藥。”

5.在物體表面包裹或塗抹。

明郎瑛《七修類稿·國事七·散粥施藥》:“嘉靖二十年起,朝廷每歲一月,日散粥米二百石,丸藥六千囊。粥則人給一杓,可三五口供也,藥則衣金者百丸,並符篆湯方各一紙。”

阅读:3769

●衣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