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人
(遠人,遠人)
1.遠方的人;關係疏遠的人。指外族人或外國人。
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:“以安賓客,以說遠人。”
《論語·季氏》:“故遠人不服,則修文德以來之。”
唐元稹《授入朝契丹首領達於隻枕等二十九人果毅別將》:“朕聞德教加於四海,則遠人斯屆。”
《明史·雲南土司傳二·麓川》:“帝謂蠻眾攻奪常事,執一二人罪之,不足以革其俗,且曲直未明,遽罪其使,失遠人心。”
魯迅《偽自由書·王化》:“瑤民‘不戰自降了’,還有什麽事可以做呢?自然隻有修文德以服‘遠人’的日本了。”
2.遠行的人;遠遊的人。多指親人。
《詩·齊風·甫田》:“無思遠人,勞心忉忉。”
唐李白《烏夜啼》詩:“停梭悵然憶遠人,獨宿孤房淚如雨。”
宋陳師道《菩薩蠻·七夕》詞:“想得兩眉顰,停針憶遠人。”
夏丏尊葉聖陶《文心》十九:“母親不免有一點忌諱的觀念,遠人方才到家,並沒有帶來甚麽好消息,又加上流淚哭泣,也許還有料不到的不祥事情來呢。”
3.指遠方來人。
《晉書·陶侃傳》:“夔察侃為孝廉,至洛陽,數詣張華。
華初以遠人,不甚接遇。”
清李漁《慎鸞交·譎諷》:“經過車徒,並無統攝,隻該遠人造訪,何勞地主先施。”
阅读:140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