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據

簡體據字的筆畫:11畫;繁體據字筆畫:16畫。

(參見據)

I

ㄐㄩ

〔《廣韻》九魚切,平魚,見。〕

見“拮據”。

II

ㄐㄩˋ

〔《集韻》居禦切,去禦,見。〕

同“據”。

1.依據。

《公羊傳·隱公元年》“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”漢何休註:“據下‘秋七月天王’先言月而後言王。”

《漢書·酷吏傳贊》:“趙禹據法守正。”

2.通“倨”。傲慢;倔強。

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低卬夭蟜據以驕驁兮,詘折隆窮蠼以連卷。”

司馬貞索隱引張揖曰:“據,直項也。”參見“據慢”。

簡體據字的筆畫:11畫;繁體據字筆畫:16畫。

(據,據)

I

ㄐㄩˋ

〔《廣韻》居禦切,去禦,見。〕

亦作“據”。

1.依靠,依從。

《詩·邶風·柏舟》:“亦有兄弟,不可以據。”

毛傳:“據,依也。”

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吾享祀豐潔,神必據我。”

楊伯峻註:“據,依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皇甫嵩傳》:“所在燔燒官府,劫略聚邑,州郡失據,長吏多逃亡。”

宋曾鞏《池州貴池縣主簿沈君夫人元氏墓誌銘》:“姑曰微婦,余老誰據?”清納蘭性德《減字木蘭花》詞:“斷魂無據,萬水千山何處去?”

2.依照,根據。

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子曰:‘誌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遊於藝。’”晉羊祜《讓開府表》:“據今光祿大夫李喜,秉節高亮,正身在朝……而猶未蒙此選,臣更越之,何以塞天下之望?”唐韓愈《答劉秀才論史書》:“後之作者,在據事跡實錄,則善惡自見。”

元高文秀《澠池會》楔子:“據著我說,玉璧不當與他。”

魯迅《朝花夕拾·無常》:“據傳說,鬼王是隻用一隻腳走路的。”

3.定,安。

《戰國策·中山策》:“燕趙好倍而貪地,吾恐其不吾據也。”

吳曾祺補註:“據,安也。”

《史記·白起王翦列傳》:“上黨民走趙,趙軍長平,以按據上黨民。”

4.按著。

《莊子·漁父》:“左手據膝,右手持頤以聽。”參見“據地”。

5.證據。

《後漢書·魯丕傳》:“難者必明其據,說者務立其義。”

唐陸贄《策問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》:“施之於事而易從,考之於文而有據。”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二:“兩家爭個不歇,叫中證問時,各人為著一邊,也沒個的據。”

6.指憑據。即用作證明的書面文件。

宋嶽珂《桯史·部胥增損文書》:“憲命以成案錄為據,付之。”

《宋史·食貨誌上一》:“願往者,給據津發。”如:收據;借據。

7.占有,占據,處於。

《墨子·修身》: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,不足與友。”

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先據北山上者勝,後至者敗。”

唐元稹《冊文武孝德皇帝赦文》:“燕寇勃起,洞無藩籬,六十有七年兵革大試,其事何哉?據逸安而易萌漸也。”

郭沫若《歷史人物·屈原研究》:“到郢都被據,又被趕到了江南。”

8.抵拒。

漢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服制象》:“夫執介胄而後能據敵者,故非聖人之所貴也。”

唐元稹《故萬州刺史劉君墓誌銘》:“青陵故城,地高要,得之,可以據賊矣。”

9.跨;蹲。

《書·禹貢》“濟河惟兗州”孔傳:“東南據濟。”

孔穎達疏:“據,謂跨之。”

唐薛收《琵琶賦》:“龜腹鳳頸,熊據龍旋。”參見“據鞍”。

10.確實。

《前漢書平話》卷中:“第三坐閤者,據精神猛惡,寡人見之甚懼,是誰也?”元尚仲賢《氣英布》第四摺:“這漢英布武勇誰如?據慷慨堪稱許,善韜略,曉兵書。”

元無名氏《貨郎旦》第四摺:“據一表儀容非俗,打扮的諸餘裏俏簇。”

11.古印度長度單位。約相當於晉時的十裏。
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河水一》:“﹝迦維羅衛國﹞王田去宮一據。據者,晉言十裏也。”

12.姓。

明有據成。見《續通誌·氏族七》。

II

ㄐ〡ˇ

搏擊;爪持。

《老子》:“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。”

朱謙之註引王念孫《讀書雜誌》卷二:“《戰國策·楚策》:‘楚與秦構難,此所謂兩虎相搏者也。’引之曰:《太平禦覽·兵部》引此‘搏’作‘據’,‘據’字是也。‘據’讀若戟,謂兩虎相挶持也……《老子》曰‘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’,《鹽鐵論·擊之篇》曰‘虎兕相拒,而螻蟻得誌’,皆其證也。”

《史記·呂太後本紀》:“﹝七年﹞三月中,呂後祓,還過軹道,見物如蒼犬,據高後掖……高後遂病掖傷。”

裴駰集解引徐廣曰:“音戟。”

漢桓寬《鹽鐵論·擊之》:“虎兕相據而螻蟻得誌,兩敵相機而匹夫乘間。”

阅读:950

●據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