骹
骹字的筆畫:15畫;
I
qiāo
ㄑ〡ㄠ
〔《廣韻》口交切,平肴,溪。〕
“校”的被通假字。亦作“踍”。同“髇”。
1.脛,小腿。
《爾雅·釋畜》:“四骹皆白,驓。”
郭璞註:“骹,膝下也。”
《文選·潘嶽〈射雉賦〉》:“奮勁骹以角槎,瞵悍目以旁睞。”
徐爰註:“骹,脛也。”
清陳奐《王石臞先生遺文編次序》:“先生時有骹耎之疾,侍者扶以行。”
2.脛骨近腳處較細的部位。亦指手腕或腳腕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輪人》“參分其股圍”鄭玄註引漢鄭司農曰:“人脛近足者細於股,謂之骹。羊脛細者亦為骹。”
宋梅堯臣《潘歙州話廬山》詩:“坐石浸兩骹,炎膚起芒粟。”
3.肋骨同胸骨和胸椎下部相交處。
《靈樞經·本藏》:“廣胸反骹者肝高,合脅兔骹者肝下。”
清沈彤《釋骨》:“凡脅骨之端通曰脅支,亦曰支脅,支端之相交者曰骹。”
4.古代車輻同輪牙相連接的較細的一端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輪人》:“參分其股圍,去一以為骹圍。”
鄭玄註:“謂殺輻之數也。
鄭司農雲:‘股謂近轂者也。骹謂近牙者也。方言股以喻其豐,故言骹以喻其細。’”
5.用以裝矛柄的矛骹。矛體分身、骹二部,開口處較粗下漸細,呈直筒狀的部分稱骹。
《方言》第九:“骹謂之銎。”
郭璞註:“即矛刃下口。”
II
xiāo
ㄒ〡ㄠ
同“髇”。
同“髇”。
阅读:107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