奄然

ok8.org > 詞典 > 奄然

I

1.一致貌。

《韓詩外傳》卷五:“張法而度之,奄然若合符節。”

《荀子·儒效》作“晻然”。

王先謙集解引王引之曰:“晻然,同貌也。”

2.忽然。

《後漢書·侯霸傳》:“未及爵命,奄然而終。”

晉幹寶《搜神記》卷二:“徘徊良久,奄然不見。”

唐於鵠《悼孩子》詩:“生來歲未周,奄然卻歸無。”

李劼人《死水微瀾》第二部分五:“打算下次再來問,老無機會,也老不好意思,而韓二奶奶也不待說清楚就奄然而逝。”

3.猶奄忽。指死亡。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終制》:“先有風氣之疾,常疑奄然。聊書素懷,以為汝戒。”

唐劉禹錫《為裴相公讓官第一表》:“自量氣力,忽恐奄然。”

4.不明貌。奄,通“暗”。

《晏子春秋·問上八》:“魯之君臣,猶好為義,下之妥妥也,奄然寡聞。”

吳則虞集釋引孫星衍音義:“奄然,闇然。”

II

1.氣息微弱貌。

《舊唐書·秦彥傳》:“死者十六七,縱存者鬼形鳥面,氣息奄然。”

2.引申為委靡不振貌。

清龔自珍《明良論三》:“其始也,猶稍稍感慨激昂,思自表見;一限以資格,此士大夫所以盡奄然而無有生氣者也。”

3.悲傷貌。

唐元稹《長嘴烏》詩:“左右雖無語,奄然皆淚垂。”

阅读:1100

●奄然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