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必

必字的筆畫:5畫;

ㄅ〡ˋ

〔《廣韻》卑吉切,入質,幫。〕

1.標桿;標準。

《說文·八部》:“必,分極也。”

段玉裁註:“凡高處謂之極。立表為分判之準,故雲分極。引申為詞之必也。”一說為矛戟的柄,為“柲”的本字。

《說文·八部》:“必,分極也。”

段玉裁註:“凡高處謂之極。立表為分判之準,故雲分極。引申為詞之必也。”一說為矛戟的柄,為“柲”的本字。

郭沫若《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》卷二:“余謂必乃柲之本字,字乃象形,八聲。”

2.肯定;斷定。

《韓非子·顯學》:“無參驗而必之者,愚也。”

漢馬融《圍棋賦》:“深念遠慮兮,勝乃可必。”

宋蘇軾《曉至巴河口迎子由》詩:“欲買柯氏林,茲謀待君必。”

魯迅《書信集·致陶冶公》:“但此等書信,郵寄能否達到,殊不可必。”

3.信賴。

《漢書·韓信傳》:“且漢王不可必,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,然得脫,背約,復擊項王,其不可親信如此。”

顏師古註:“必謂必信之。”

4.堅持;堅決。

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子絕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”

何晏集解:“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,故無專必。”

《荀子·彊國》:“其刑罰重而信,其誅殺猛而必。”

漢揚雄《太玄·度》:“石赤不奪,節士之必。”

司馬光集註:“秉誌堅明不可移奪。”

5.引申為專擅,拘泥。

宋蘇軾《與李方叔書》:“爵祿砥世,人主所專,宰相猶不敢必,而欲責於某,可乎?”宋秦觀《議論上》:“願詔有司,無牽於故新之論,無必於差免之名,悉取二法之可用於今者,別為一書,謂之《元祐役法》。”

6.保證;確保。

《荀子·議兵》:“殺戮無時,臣下懍然莫必其命。”

梁啟雄釋:“古雲必,猶今人言保。”

《漢書·匈奴傳下》:“又況單於,能必其眾不犯約哉!”顏師古註:“必,極也,極保之也。”

7.副詞。必然;一定。

《詩·邶風·旄丘》:“何其處也?必有與也;何其久也?必有以也。”

《史記·白起王翦列傳》:“趙應其內,諸侯攻其外,破秦軍必矣。”

《周書·文帝紀下》:“此五日中,吾取竇泰必矣。”

丁玲《母親》一:“竹子又生得密,必好玩極了。”

8.副詞。必須;必定要。

《詩·齊風·南山》:“取妻如之何,必告父母。”

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王即不聽用鞅,必殺之,無令出境。”

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回:“將令已違,不必巧說。”

9.副詞。猶惟,隻。

五代齊己《謝炭》詩:“必恐吞難盡,唯愁撥易消。”

清魏源《籌海篇》四:“中國以茶葉湖絲馭外夷,而外夷以鴉片耗中國,此皆自古所未有,而必本朝有之。”

10.副詞。表示反問。豈。

《太平廣記》卷七五引唐張讀《宣室誌·楊居士》:“今聞太守大宴客於郡齋,而先生不得預其間,即不能設一奇術以動之乎?必先生果無奇術耶?”

11.連詞。表示假設關係。倘若,如果。

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子貢問政·子曰:‘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子貢曰:‘必不得已而去,於斯三者何先?’曰:‘去兵。’”
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吾翁即若翁,必欲烹而翁,則幸分我一杯羹。”

宋梅堯臣《題老人泉寄蘇明允》詩:“淵中必有魚,與子自徜徉;淵中茍無魚,子特翫滄浪。”

12.連詞。表示因果關係。猶則。

三國魏曹植《喜雨》詩:“棄之必憔悴,惠之則滋榮。”

晉陶潛《詠三良》:“出則陪文輿,入必侍丹帷。”

南朝宋顏延之《皇太子釋奠會作》詩:“時屯必亨,運蒙則正。”

13.通“縪”。繫玉圭的絲帶。

《周禮·考工記·玉人》:“天子圭中必。”

鄭玄註:“必,讀如鹿車縪之縪,謂以組約其中央,為執之以備失隊。”

孫詒讓正義:“圭中必為組,鹿車縪為索,其約束相類,故鄭讀如之。”

14.通“畢”。完,盡,都。

《墨子·所染》:“五入必,而已則為五色矣。”

孫詒讓間詁:“必,讀為畢。”

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齊王入朝,四國必從。”

漢班固《白虎通·崩薨》:“天子七月而葬,同軌必至。”

15.姓。

宋有必贊,嘉熙進士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

阅读:1769

●必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