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
梵字的筆畫:11畫;
I
fàn
ㄈㄢˋ
〔《廣韻》扶泛切,去梵,奉。〕
1.梵語音譯詞“梵摩”、“婆羅賀摩”、“梵覽摩”之省,意為“清凈”、“寂靜”。
晉葛洪《要用字苑》:“梵,潔也。”參見“梵行”。
2.梵文為古印度書面語,故對印度等地的事物,常稱梵或冠以梵字,以示與中華有別。
南朝梁沈約《均聖論》:“雖葉書橫字,華梵不同。”
明王鏊《震澤長語·音律》:“故梵有無窮之音,華有無窮之字。梵則音有妙義,而字無文采,華則字有變通,而音無錙銖。”如:梵文;梵字;梵語。
3.佛經原用梵文寫成,故凡與佛教有關的事物,皆稱梵。參見“梵帝”、“梵宇”。
4.指誦唱佛經。
南朝梁王僧孺《懺悔禮佛文》:“高梵宛轉,寧止震木。”
唐王維《藍田山石門精舍》詩:“朝梵林未曙,夜禪山更寂。”
清吳省欽《重建潼川府學尊經閣記》:“吾觀浮圖氏之教,寫之有其葉,梵之有其音。”
5.指誦念佛經之聲。
宋王安石《重遊草堂寺次韻》之三:“疏鐘挾谷響,悲梵入樵歌。”
明李東陽《山行》詩之八:“院靜時聞梵,燈明夜看棋。”
清王士禛《由磴道上洪光寺》詩:“雲中時梵放,下界不相聞。”參見“梵唄”、“梵誦”。
6.佛書傳說創造文字的人。
《法苑珠林》卷十五:“昔造書之主,凡有三人:長名曰梵,其書右行;次曰佉盧,其書左行;少者蒼頡,其書下行。”
II
féng
ㄈㄥˊ
〔《廣韻》房戎切,平東,奉。〕
通“芃”。
阅读:121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