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渫

渫字的筆畫:12畫;

I

xiè

ㄒ〡ㄝˋ

〔《廣韻》私列切,入薛,心。〕

1.清除汙穢。

《易·井》:“九三,井渫不食,為我心惻。”

孔穎達疏:“渫,治去穢汙之名也。”

晉木華《海賦》:“群山既略,百川潛渫。”

宋王安石《酬王濬賢良松泉二詩·泉》:“二泉相望棄不渫,西泉尚絫三石槃。”

清曹寅《桃花泉》詩:“何以汔修綆,缾居憂在先。蚩蚩渫汙久,不食寧非天?”

2.散;發散;發泄。

《文選·枚乘〈七發〉》:“虛中重聽,惡聞人聲。精神越渫,百病鹹生。”

李善註引鄭玄《毛詩》箋:“渫,發也。”

《漢書·食貨誌上》:“今募天下入粟縣官,得以拜爵,得以除罪。如此,富人有爵,農民有錢,粟有所渫。”

顏師古註:“渫,散也。”

清薛福成《書漢陽葉相廣州之變》:“粵人固已決眥切齒,思一渫其憤而未得間也。”

3.泄漏。

晉郭璞《江賦》:“磴之以瀿瀷,渫之以尾閭。”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歸心》:“歸塘尾閭,渫何所到?”

4.汙濁。

《漢書·王褒傳》:“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,離疏釋蹻而享膏粱。”

顏師古註引張晏曰:“渫,狎也,汙也。”

5.褻瀆。

6.再次,重複。

《呂氏春秋·觀表》:“曏者右宰穀臣之觴吾子,吾子也甚歡。今侯渫過而弗辭?”高誘註:“重過為渫。”

漢桓寬《鹽鐵論·詔聖》:“二世信趙高之計,渫篤責而任誅斷,刑者半道,死者日積。”

7.止歇。

三國魏曹植《七啟》:“於是為歡未渫,白日西穨。”

8.姓。

春秋越有渫庸。見漢王褒《四子講德論》。

II

dié

ㄉ〡ㄝˊ

〔《集韻》達協切,入帖,定。〕

1.見“浹渫”。

2.見“渫渫”。

III

zhá

ㄓㄚˊ

〔《廣韻》士洽切,入洽,崇。〕

在沸水中煮。
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種胡荽》:“作胡荽菹法:湯中渫出之,著大甕中,以暖鹽水經宿浸之。”

石聲漢註:“在沸水中煮叫‘渫’,在沸油中煎叫‘煠’。”

IV

〡ˋ

〔《集韻》以制切,去祭,以。〕

蒸蔥。

阅读:1393

●渫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