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
束字的筆畫:7畫;
shù
ㄕㄨˋ
〔《廣韻》書玉切,入燭,書。〕
1.捆縛。
《詩·小雅·白華》:“白華營兮,白茅束兮。”
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今君乃亡趙走燕,燕畏趙,其勢必不敢留君,而束君歸趙矣。”
唐韓愈《小女道死留題驛梁》詩:“數條藤束木皮棺,草殯荒山白骨寒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荷花三娘子》:“自乃以刀剖臍下,取子出,令宗裂帛束之,過宿而愈。”
2.謂環繞;纏繞。
唐張鷟《朝野僉載》卷一:“定州人崔務墜馬折足,醫令取銅末和酒服之,遂痊平。及亡後十餘年改葬,視其脛骨折處,有銅末束之。”
唐吳融《和嚴諫議蕭山廟十韻》:“老狖尋危棟,秋蛇束畫楹。”
3.拴;繫;戴。
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士皆釋甲束馬而飲酒,且觀優。”
杜預註:“束,絆之也。”
宋周邦彥《南鄉子·詠秋夜》詞:“羅帶束纖腰,自翦燈花試彩毫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霍女》:“﹝女﹞乃為挽髻,自摘髻上花代簪之,出金釧束腕上。”
4.聚集。
《漢書·食貨誌下》:“故貨寶於金,利於刀,流於泉,布於布,束於帛。”
顏師古註引李奇曰:“束,聚也。”
宋黃庭堅《次韻文潛休沐不出》之二:“著書灑風雨,枯筆束如林。”
5.收縮;收斂。
《清平山堂話本·快嘴李翠蓮記》:“束著腳,拳著腿,合著眼兒閉著嘴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產龍》:“壬戌間,邑邢村李氏婦,良人死,有遺腹,忽脹如甕,忽束如握。臨蓐,一晝夜不能產。”
朱自清《阿河》:“湖的餘勢束成一條小港。”
6.猶夾。
宋辛棄疾《水龍吟·過南劍雙溪樓》詞:“峽束蒼江對起,過危樓,欲飛還斂。”
陳毅《冬夜雜詠·三峽》:“三峽束長江,欲令江流改。”
7.引申謂狹窄。
唐韓愈《貞女峽》詩:“江盤峽束春湍豪,雷風戰鬥魚龍逃。”
宋陸遊《將離江陵》詩:“地險多崎嶇,峽束少平曠。”
清譚嗣同《潼關》詩:“河流大野猶嫌束,山入潼關不解平。”
8.約束;限制。
《商君書·畫策》:“行間之治連以五,辨之以章,束之以令;拙無所處,罷無所生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:“券者,束也,明白約束,以備情偽。”
章炳麟《商鞅》:“張湯、趙禹之徒起,踵武何說而文飾之,以媚人主,以震百辟,以束下民。”
9.拘泥。
《莊子·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,拘於虛也……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,束於教也。”
《後漢書·王充王符仲長統傳論》:“束名實者,以柱下為誕辭。”
三國蜀諸葛亮《誡外生書》:“若誌不彊毅,意不慷慨,徒碌碌滯於俗,默默束於情,永竄伏於凡庸,不免於下流矣。”
10.謂棄置。
宋蘇軾《次韻高要令劉湜峽山寺見寄》:“新聞妙無多,舊學閑可束。”
王十朋集註引趙次公曰:“‘束’字,猶‘束之高閣’也。”
11.指束素。用以形容女子腰的細柔。
前蜀王衍《麥秀兩歧》詞:“掌上腰如束,嬌嬈不爭人拳跼,黛眉微蹙。”
宋辛棄疾《歸朝歡》詞:“夢中人似玉,覺來更憶腰如束。”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八:“﹝崔鶯鶯﹞腰肢嬝娜纖如束,舉止殊絕。”參見“束素”。
12.指聚集成條狀的東西。如:光束;電子束。
13.事情的末尾、收尾。參見“束句”。
14.量詞。用於計量捆在一起的東西。
《詩·小雅·白駒》:“生芻一束,其人如玉。”
唐杜甫《桃竹杖引》:“梓潼使君開一束,滿堂賓客皆歎息。”
明陶宗儀《輟耕錄·九姑玄女課》:“折草九莖,屈之為十八,握作一束。”
巴金《雷》一:“他從身邊摸出一束文件放在桌上。”
15.量詞。指物十個。
《儀禮·聘禮》:“釋幣制玄纁,束奠於幾下。”
鄭玄註:“凡物十曰束。”
《禮記·雜記下》:“納幣一束。”
鄭玄註:“十箇為束,貴成數。”
16.量詞。指布五匹。
《左傳·襄公十九年》:“賄荀偃束錦、加璧、乘馬。”
杜預註:“五匹為束。”
17.姓。
晉有束晰。見《晉書》本傳。
阅读:219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