齕
齕字的筆畫:18畫;
(齕,龁)
hé
ㄏㄜˊ
〔《廣韻》下沒切,入沒,匣。〕
〔《廣韻》胡結切,入屑,匣。〕
1.咬嚼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庶人齕之。”
孔穎達疏:“齕,齧也。”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大臣為猛狗迎而齕之。”
前蜀貫休《洛陽塵》詩:“蒼茫金谷園,牛羊齕荊榛。”
《新唐書·忠義傳中·張巡》:“至是食盡,士日賦米一勺,齕木皮,煮紙而食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促織》:“俄見小蟲躍起,張尾伸鬚,直齕敵領。”
2.毀傷。
明王世貞《〈何大復先生集〉序》:“往往左袒何子而齕李子,則又似非何子意也。”
3.侵吞。
清王夫之《宋論·徽宗三》:“抑能止鋒戢銳,畫燕自守,而不以吞契丹者齕我乎?”清薛福成《援越南議上》:“越亡則法必齕滇疆。”
4.用同“頜”。
明徐光啟《農政全書》卷四一:“《便民圖》曰:凡相鵝鴨母,其頭欲小。口上齕有小珠,滿五者生卵多,滿三者為次。”
石聲漢校註:“‘齕’,疑係借作‘頜’字用。”
5.見“齕齕”。
6.見“齕疣”。
阅读:101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