斲
斲字的筆畫:14畫;
zhuó
ㄓㄨㄛˊ
亦作“剢”。
1.砍;斫;削。
《書·梓材》:“若作梓材,既勤樸斲,惟其塗丹雘。”
孔傳:“已勞力樸治斲削。”
唐韓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不善為斲,血指汗顏。”
明沈德符《野獲編·吏部一·用違其才》:“正如斮圓方竹杖,刮漆斷紋琴,毫無濟於用,而至寶損矣。”
2.引申為摧殘、傷害。
宋蘇軾《和雜詩》之五:“天方斲漢室,豈計一郗慮。”
梁啟超《敬告當道者》:“而諸君亦儼然以愛國自命,乃忍摧萌拉蘗以斮國家之元氣也。”參見“斲喪”。
3.指斫木工具。
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“楚侵及陽橋,孟孫請往賂之以執斮、執鍼、織紝,皆百人。”
杜預註:“執斮,匠人。”
4.雕鑿。
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是故竹不成用,瓦不成味,木不成斮。”
孔穎達疏:“斮,雕飾也。”
南朝宋鮑照《擬行路難》詩之二:“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,千斮復萬鏤,上刻秦女攜手仙。”
《檮杌閑評》第四二回:“正面一座大白石牌坊,兩面都斲著遊龍舞鳳。”
5.擊。參見“斲冰”。
阅读:111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