翕
翕字的筆畫:12畫;
xī
ㄒ〡
〔《廣韻》許及切,入緝,曉。〕
1.收縮,收斂。
《詩·小雅·大東》:“維南有箕,載翕其舌。”
高亨註:“翕,縮也。箕的前面部分叫做舌,箕的舌是向裏縮的。”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夫坤,其靜也翕,其動也闢,是以廣生焉。”
韓康伯註:“翕,歛也。”
《荀子·議兵》:“若夫招近募選,隆勢詐,尚功利之兵,則勝不勝無常,代翕代張,代存代亡,相為雌雄耳矣。”
楊倞註:“翕,斂也。”
《宋史·樂誌八》:“至哉厚德,物生是資!直方維則,翕闢攸宜。”
2.和合,聚合。
《書·臯陶謨》:“翕受敷施,九德鹹事。”
孔傳:“翕,合也。”
《詩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既翕,和樂且湛。”
毛傳:“翕,合也。”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以秦之強,諸侯譬如郡縣之君,臣但恐諸侯合縱,翕而出不意,此乃智伯、夫差、湣王之所以亡也。”
3.順從。
《逸周書·商誓》:“朕考胥翕稷政,肆上帝曰必伐之。”
朱右曾校釋:“翕,順也。
文王順行稷政,未遑致天討。”
漢揚雄《太玄·翕》:“初一,狂沖於冥,翕其誌。”
範望註:“翕,順也。”
4.協調,一致。
唐杜甫《過郭代公故宅》詩:“定策神龍後,宮中翕清廓。”參見“翕然”、“翕響”。
5.盛。
漢張衡《思玄賦》:“溫風翕其增熱兮,惄鬱悒其難聊。”參見“翕如”。
6.急速。參見“翕習”。
7.通“脅”。參見“翕肩”。
阅读:150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