襟
襟字的筆畫:18畫;
jīn
ㄐ〡ㄣ
〔《廣韻》居吟切,平侵,見。〕
1.古代指衣的交領。
《爾雅·釋器》:“衣眥謂之襟。”
邢昺疏:“謂交領也。”
《詩·鄭風·子衿》“青青子衿”孔穎達疏引三國魏孫炎曰:“襟,交領也。”
2.指衣的前幅。
《莊子·應帝王》:“列子入,泣涕沾襟以告壺子。”
唐杜甫《蜀相》詩:“出師未捷身先死,長使英雄淚滿襟。”
艾青《他死在第二次》詩:“他披著有紅十字的灰布衣服,讓兩襟攤開著,讓兩袖懸掛著。”
3.襟在衣前,因用以借指前面。
《文選·陸機〈贈從兄車騎〉》詩:“安得忘歸草,言樹背與襟。”
李善註:“《韓詩》曰:‘焉得諠草,言樹之背。’然衿猶前也。”
《新唐書·郭子儀傳》:“雍州古稱天府,右隴蜀,左崤函,襟馮終南、太華之險,背負清渭濁河之固。”
4.胸懷;心懷。
晉潘嶽《西征賦》:“開襟乎清暑之館,遊目乎五柞之宮。”
唐杜牧《分司東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劉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韻》:“氣和薰北陸,襟曠納東溟。”
宋周密《玉京秋》詞:“難輕別,一襟幽事,砌蛩能說。”
5.古衣襟左右相交,因用以比喻地勢的交會扼要。
唐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襟三江而帶五湖,控蠻荊而引甌越。”
清吳偉業《茸城行》:“朝出胥門塘,暮泊佘山麓,旁帶三江襟滬瀆,五茸城是何人築。”
6.喻指禽鳥的頷下部分。
唐李白《白鳩辭》:“白鳩之白誰與鄰,霜衣雪襟誠可珍。”
唐閻朝隱《鸚鵡貓兒篇》:“彼何為兮,隱隱振振?此何為兮,綠衣翠襟。”
唐丁仙芝《餘杭醉歌贈吳山人》:“曉幕紅襟燕,春城白項烏。”
7.同門為婿互稱連襟,省稱襟。
《小說選刊》1981年第7期:“平時,孫三有點瞧不起他,可此時此地,卻覺得自己遠不如這位襟兄光彩、體面。”參見“襟兄”。
阅读:211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