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
竹字的筆畫:6畫;
zhú
ㄓㄨˊ
〔《廣韻》張六切,入屋,知。〕
1.一種多年生的禾本科木質常綠植物。嫩芽即筍,可食;莖圓柱形,中空,直而有節,性堅韌,可用作建築材料及製造各種器物;葉四季常青,經冬不雕。
《詩·衛風·淇奧》:“瞻彼淇奧,綠竹猗猗。”
漢東方朔《七諫·初放》:“便娟之脩竹兮,寄生乎江潭。”
唐韓愈《題百葉桃花》詩:“百葉桃花晚更紅,窺窗映竹見玲瓏。”
明徐渭《答王口北》:“承此食肉之盛惠,得免瘦臒;因思無竹之雅言,形諸圖畫。”
沈從文《邊城》一:“祖父同翠翠兩人,各把小竹作成的豎笛,逗在嘴邊吹著迎親送女的曲子。”
2.指竹簡。
《北齊書·文苑傳·樊遜》:“爰自末葉,法令稍滋,秦篆無以窮書,楚竹不能盡載。”參見“竹帛”、“竹簡”。
3.古樂八音之一。指竹製管樂器,簫管笙笛之類。
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歌者在上,匏竹在下,貴人聲也。”
鄭玄註:“竹,箎笛也。”
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匏竹利制,大不踰宮,細不過羽。”
韋昭註:“竹,簫管也。”
《漢書·律曆誌上》:“八音:土曰塤,匏曰笙,皮曰鼓,竹曰管,絲曰絃,石曰磬,金曰鐘,木曰柷。”
顏師古註引孟康曰:“《禮樂器記》,管,漆竹,長一尺,六孔。”
宋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:“宴酣之樂,非絲非竹,射者中,弈者勝。”
《痛史》第一回:“叫些歌姬……對著這偶像彈絲品竹。”
4.姓。
漢代有竹晏。見《通誌·氏族二》。
阅读:197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