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沫
1.謂水勢激湍騰沫。
《莊子·達生》:“孔子觀於呂梁,縣水三十仞,流沫四十裏,黿鼉魚鱉之所不能遊也。”
南朝宋謝靈運《還舊園作見顏範二中書》詩:“流沫不足險,石林豈為艱。”
宋蘇軾《百步洪》詩之一:“四山眩轉風掠耳,但見流沫生千渦。”
2.飛濺的浪花。
《淮南子·俶真訓》:“人莫鑒於流沫而鑒於止水者,以其靜也。”
明方孝孺《觀海樓記》:“茍識其理,則浮漚流沫,舉足為學者師。”
3.謂口中流涎沫。
漢揚雄《解嘲》:“顩頤折頞,涕唾流沫。”
南朝梁劉孝標《廣絕交論》:“顩頤蹙頞,涕唾流沫。”
4.傳布。
梁啟超《<經世文新編>序》:“於是新法新理,新器新製,新學新政,日出月盛,流沫於各邦,芬芳於大地。”
阅读:110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