賻
簡體賻字的筆畫:14畫;繁體賻字筆畫:17畫。
(賻,賻)
fù
ㄈㄨˋ
〔《廣韻》符遇切,去遇,奉。〕
1.送給喪家的布帛、錢財等。
《春秋·隱公三年》:“秋,武氏子來求賻。”
《漢書·何並傳》:“吾生素餐日久,死雖當得法賻,勿受。”
顏師古註:“贈終者布帛曰賻。”
宋曾鞏《都官員外郎胥君墓誌銘》:“君之喪,合眾人之賻,乃克葬。”
清陳康祺《燕下鄉脞錄》卷十四:“吳文節公撫浙時,鹺商獻羨餘八千金,卻之。及殉難湖北,家無餘貲,商人感公清德,欲以此為賻。”
2.贈送財物助人治喪。
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孔子之衛,遇舊館人之喪,入而哭之哀,出,使子貢說驂而賻之。”
宋蘇軾《上韓魏公乞葬董傳書》:“故舊在京師者數人,相與出錢賻其家。”
清陳康祺《郎潛紀聞》卷十二:“洮告歸後,復入都,卒於旅舍。朝廷特給內帑賻之。”
《魯迅甲寅日記·正月》:“下午賻蔡谷青三元。”
阅读:97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