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癰

簡體癰字的筆畫:10畫;繁體癰字筆畫:23畫。

(癰,癰)

yōng

ㄩㄥ

〔《廣韻》於容切,平鍾,影。〕

1.腫瘍。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化膿性的炎癥,多發於頸、背,常伴有寒熱等全身癥狀,嚴重者可並發敗血癥。

《莊子·列禦寇》:“秦王有病召醫,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。”

《史記·佞幸列傳》:“文帝嘗病癰,鄧通常為上唶吮之。”

宋王讜《唐語林·補遺一》:“高宗腦癰殆甚。待詔秦鳴鶴奏曰:‘須針百會方止。’”

2.鼻疾,不知香臭。

漢王充《論衡·別通》:“鼻不知香臭曰癰。”一本作“癰”。

3.喻禍患。

《後漢書·馮衍傳下》“衍娶北地任氏女為妻”李賢註引漢馮衍《與婦弟任武達書》:“養癰長疽,自生禍殃。”

4.用同“雍”。

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或謂孔子於衛主癰疽。”

《說文·豐部》“癰”清朱駿聲通訓:“按《史記》正作雍渠,名取於物為假也;《韓非子》作雍鉏,《說苑》作雍雎。”

阅读:1203

●癰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