貤
貤字的筆畫:10畫;
I
yì
〡ˋ
〔《廣韻》以豉切,去寘,以。〕
〔《廣韻》羊至切,去至,以。〕
〔《廣韻》神至切,去至,船。〕
1.物依次重叠貌。
《說文·貝部》:“貤,重次弟物也。”
段玉裁註:“重次弟者,既次弟之,又因而重之也。”
王筠句讀:“謂物之重叠者,其次弟謂之貤也。”
唐陸龜蒙《耒耜經》:“﹝犁﹞底之次曰壓鑱,背有二孔,係於壓鑱之兩旁,鑱之次曰策額,言其可以扞其壁也,皆貤然相載,自策額達於犁底。”
2.引申為重複。參見“貤繆”。
3.延展;延續。
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上》:“貤丘陵,下平原。”
顏師古註:“貤,猶延也。”
宋文同《書邛州天慶觀希夷先生詩後》:“顧謂其幕中文同曰:‘子可作系疏其繇,俾來者知所以然,因而護持,貤於亡窮,亦我曹謀也。’”明夏完淳《與李舒章求寬侯氏書》:“而皆崇其廟祏,貤及子孫。”
II
yí
〡ˊ
〔《集韻》余支切,平支,以。〕
通“移”。
轉移;轉贈。
《漢書·武帝紀》:“受爵賞而欲移賣者,無所流貤。”
顏師古註引應劭曰:“貤,音移。言軍吏士斬首虜,爵級多無所移與,今為置武功賞官,爵多者分與父兄子弟及賣與他人也。”
宋朱熹《承務郎李公墓誌銘》:“君沒之後十有七年,其孫寅仲入祕書省佐著作,會進史得增秩,因請貤以及君,於是又詔特贈承務郎。”
元虞集《題東平王與盛熙明手卷》:“丞相因以此卷貤之,且語以其故。”
章炳麟《訄書·訂文》附《正名雜義》:“中夏言詞,有流貤而無疑止,多支別而乏中央。”
阅读:103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