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坐
1.謂不分尊卑地就坐。
《穆天子傳》卷五:“天子賜許男駿馬十六,許男降,再拜空首,乃升平坐。”
唐劉肅《大唐新語·郊禪》:“景龍之季,有事圜丘,韋庶人為亞獻,皆受其咎,平坐齋郎及女人執祭者,亦多夭卒。”
《太平廣記》卷九引《神仙傳·王烈》:“張子道者,年九十餘,拜烈,烈平坐,收之座。”
2.古代建築名詞。即復道,閣道。
唐趙元一《奉天錄》卷三:“賊居平坐,顧視城中,無不委悉。”
宋李誡《營造法式,諸作異名·平坐》:“其名有五:一曰閣道,二曰墱道,三曰飛陛,四曰平坐,五曰鼓坐。”
梁思成《建築和建築藝術》:“再上去是一周小挑臺,專門名詞叫平坐。”
阅读:150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